低空经济有望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

新浪财经 2025-10-26 08:54:16

文/李德荃

近年来,我国低空经济快速发展。根据慧博投研等行业(市场)研究机构的相关报告,2026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预计可破万亿元人民币,2030年预计可达2.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低空飞行服务是低空经济的核心依托

国防、警察、海关、消防等政府机构依法使用航空器开展的航空飞行活动,称作国家航空活动。民用航空泛指由政府机构之外的法人单位或自然人依法使用各种航空器开展的航空飞行活动。有时,除军用航空之外的所有航空活动都被称作民用航空。作为民用航空的主要组成部分,商业航空指的是民用航空公司使用大中型航空器,主要以固定航班、固定航线模式经营中长途客货运输的航空飞行活动,因此也称作公共航空运输。通用航空则是除商业航空之外民用航空其他飞行活动的统称;具有中短途、非公共航空运输、飞行服务目的多样等特点。而作为通用航空的最新拓展,低空飞行指的是在地表以上至1000米以下空域(或可延伸至3000米空域)的航空飞行活动。

2009年10月,国家空管委决定适时有序开放低空飞行区域;2010年12月,又下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管理改革的意见〉的措施》。2023年5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2023年8月,民航局发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12月,又发布《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目前我国低空空域已基本开放。这就为低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

低空经济有可能显著改变现有企业运营模式与社会生态

所谓低空经济,指的就是人类在低空空域主要围绕着中短途飞行业务而开展的经济活动。主要包括民用有人驾驶、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航空器的制造、运营、服务保障三大板块,称之为低空飞行产业。再纳入以低空飞行活动为依托开展的服务业务,诸如低空交通运输、观光旅游、公共服务等,称之为相关综合服务,这四大板块构成完整的低空经济业态。

低空飞行相关技术攸关国计民生。一方面,低空飞行技术和软硬件设备的开发应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另一方面,低空飞行服务场景的不断拓展反过来又会催生相关技术创新,从而为低空技术进步提供不懈动力。低空飞行技术和设备的创新开发和应用将使得人类生产经营活动或日常社会生活的空间从地表平面拓展到低空立体,从而显著改变企业运营模式与社会生态。

低空经济增长前景可期

作为新兴经济业态,低空经济具有辐射面广、产业链条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可作为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和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的发展纳入国家战略规划。2024年12月,国务院发改委设立低空经济发展司。2025年3月,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将低空经济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4年3月,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民航局联合发布《通用航空设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27年我国通用航空装备供给能力、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现代化通用航空基础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高效融合产业生态初步形成,通用航空公共服务装备体系基本完善,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在城市空运、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实现商业应用,并打造10家以上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通用航空产业链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通用航空动力实现系列化发展。机载、任务系统及配套设备模块化、标准化产业配套能力显著增强。而到2030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基本建立,支撑和保障“短途运输+电动垂直起降”客运网络、“干—支—末”无人机配送网络、满足工农作业需求的低空生产作业网络安全高效运行。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在国家战略规划的指引下,2024年以来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区将低空经济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将发展低空经济列入了本地发展规划。各地加快布局,地区特色模式逐渐形成。例如湖南省是全国首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拓展省份;深圳市出台《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上海市提出到2030年打造未来空间产业集群。

2024年11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山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打造省级综合飞行服务站和3个以上市级低空飞行管理服务平台,建成35个通用机场、400个数字化低空航空器起降平台;建成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15家以上;形成10个以上标杆应用场景。开通50条以上市内无人机航线和20条以上城际无人机物流航线;载货无人机实现常态化飞行,载人无人机实现商业化飞行;培育10家以上产业链龙头企业,1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低空经济规模达到1000亿元;基本形成济南、青岛市两核引领,东营、烟台、潍坊、日照、临沂、滨州等市多点支撑的低空经济发展新格局,成为全省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和全国创新发展重要策源地。

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凭借完整的制造业体系,目前我国低空经济产业的原材料供给、软件设计、关键零部件制造、整机装配和服务配套等上下游环节基本完备,产业链各环节发展较为均衡。其中,在无人机研发设计、装备制造、新一代通信技术等领域已处于全球先进行列。在电池、航空材料和飞行控制系统等细分领域位居技术领先地位。已拥有大疆、小鹏汇天等一批民用无人机龙头企业。民用无人机注册数量位居全球首位。

不过,目前制约我国低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仍很明显。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远未完备。目前我国通用机场数量偏少,地区分布不均衡,尚未成网连片,不能满足多元化服务需求。此外,我国城市空管信息系统、空域管理辅助系统、飞行服务站系统、城市立体交通网等分散在航空、通信等不同领域,整合协同性不足。现有的低空感知探测基础设施和低空通信尚不能满足行业安全或市场发展需求。

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程度偏低。尤其是在航空发动机、航电系统、主控芯片、智能仪器仪表和传感器等核心技术、核心设备方面,对外依存度偏高。

应用市场开发不足。目前我国通航飞行器数和通航飞机利用小时数明显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现阶段我国低空经济的发展主要集中于农业植保、旅游观光、短距离配送、医疗急救、消防应急、抢险救灾等场景,其他应用规模较小,潜在应用场景亟待开发。

管理体系亟待完善。目前我国低空空域的管理部门和管理标准尚未统一和完善。空域使用混乱,“黑飞”或“乱飞”现象频发,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因此,未来我国应持续健全低空经济相关法律法规,尤其要解决好低空飞行扰民和隐私保护等民事法律问题;要统一和完善低空空域管理机制,尽可能提高低空空域飞行安全标准,提高低空空域管理技术标准,完善低空空域管理手段;要大力推进通用航空机场建设,合理机场布局,提高服务覆盖率;要推动相关技术创新,尽可能提高全产业链技术自主性;要加强市场应用开发,拓展市场广度和深度,培育可行高效财务稳健的经营模式或业态。

此外,要从国家到各省市区两个层面提高主管机构位阶,协调全国和各地区低空经济的发展,避免出现多头管理、混乱无序、恶性竞争的局面;要加大对低空经济产业的金融支持和财税支持力度,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于低空经济;着力促进低空经济产业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

(作者为山东财经大学教授、本刊特约专家)

1 阅读: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