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台积电称将加速美国产能,呼吁大陆保证稀土供应,否则产能将瘫痪! 台积电首席执行官魏哲家最近表态,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投入前所未有的1650亿美元资金,建设三座晶圆厂、两座先进封装厂及一个研发中心。今年和未来两年的生产线已经全部预定。 这事儿就有点魔幻了。一边是全球最顶尖的芯片制造商,正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里,豪掷1650亿美元,建一座前所未有的“技术堡垒”;另一边,这座堡垒的总设计师却隔空喊话,希望大陆能保证稀土供应,不然这堡垒就是个空壳子,直接瘫痪。 台积电首席执行官魏哲家的这番表态,背后是巨大的压力和无奈。那个1650亿美元的投资,不是拍脑袋决定的。 这是在美国《芯片法案》的强力推动和地缘政治的巨大压力下,台积电不得不交出的“投名状”。它要在美国建三座最先进的晶圆厂,两座封装厂,还有一个研发中心。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建厂了,这是要把整个心脏都移植到美国去。 魏哲家说,今年和未来两年的生产线已经全部预定,这说明什么?说明美国那些科技巨头,像苹果、英伟达、AMD,都在眼巴巴地等着这些“美国制造”的芯片,以满足美国政府“去风险化”的要求。台积电正在用自己的技术,为美国的科技霸权“输血”。 但问题来了,制造芯片,光有光刻机和厂房行吗?不行。它需要一种极其关键,却又常常被忽略的材料——稀土。很多人以为稀土就是挖出来的土,其实不然。 从稀土矿变成芯片制造所需的高纯度材料,需要经过极其复杂的分离和提纯工艺。而在这个环节,中国是全球绝对的霸主,垄断了全球近90%的精炼产能。 更关键的是,在芯片制造过程中,稀土被用于制造抛光液里的研磨颗粒,以及一些特种气体和荧光粉。 没有这些东西,硅晶圆就无法打磨到原子级的平整度,光刻机也无法精确地刻画电路。这就好比,你有了全世界最好的厨师和菜谱,但没有盐,任何山珍海味都做不出来。 台积电的困境就在这里。它可以在美国建最先进的工厂,用荷兰的光刻机,用美国的工程师,但它无法摆脱对中国稀土材料的依赖。 这座亚利桑那州的“技术堡垒”,从地基到屋顶,都插着“中国制造”的隐形标签。魏哲家的呼吁,其实是在向美国喊话:“你看,我已经按你的要求把家都搬过来了,但这个原材料问题你解决不了,我的工厂就得停工。你得去跟中国沟通,保证供应链稳定。”他这是把皮球,又踢回给了白宫。 这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一个全球化的悖论。美国费尽心机,想把最先进的芯片制造业拉回本土,建立一个完全“去中国化”的科技闭环。 但绕了一圈发现,这个闭环的最基础一环,还是牢牢地卡在中国手里。美国不是没想过自己搞稀土。国内也有一家公司叫MP Materials,在加州重新开采稀土矿。 但问题是,他们只能挖出矿,然后得把矿石运到中国去加工,再买回来。这就好比你家后院有铁矿,但你没有炼钢高炉,只能把铁矿石卖给别人,然后再花钱买回钢板。这种“去风险化”,听起来更像是一个笑话。 所以,魏哲家的这番话,听起来是呼吁,实际上是摊牌。他是在告诉全世界,尤其是在告诉美国决策者:在可预见的未来,想彻底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根本不现实。 任何强行“脱钩”的行为,最终伤害的将是包括美国自己在内的整个全球科技产业。台积电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它既要执行美国的战略,又不得不依赖中国的供应链。这种钢丝,走起来步步惊心。 那么,问题来了。各位朋友,你们觉得,面对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法轻易切割的产业链现实,美国的“去风险化”战略最终会走向何方? 是会继续硬着头皮搞下去,哪怕付出高昂的代价,还是会最终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回到谈判桌前?在这场围绕高科技和原材料的博弈中,谁才能真正掌握主动权?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