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要斩杀重臣,他悄悄对妻子说:快举报我谋反,这样我才能活 权臣纳兰明珠因贪污受贿被关进大牢,康熙震怒要处死他。就在生死关头,明珠让妻子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上报他谋反。这个看似自寻死路的举动,反而救了他一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一份离奇的造反名单,背后藏着什么玄机? 纳兰明珠生于天聪九年十月初十,祖父叶赫那拉金台吉曾是叶赫部统领,在九部联军征讨建州女真的战争中败亡。父亲尼雅哈率部投降努尔哈赤后被授予佐领官职。因为金台吉的妹妹孟古哲哲是皇太极的生母,纳兰家族与爱新觉罗皇室算是亲戚。后来明珠娶了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儿,论辈分还是康熙的堂姑父。 康熙初年,明珠从侍卫、治仪正做起,康熙三年被提拔为内务府总管,康熙五年任弘文院学士开始参与国政。年轻的明珠很会抓机会,康熙七年淮扬发生水患,他奉命与工部尚书马尔赛调查,查明清口为淮河、黄河交汇处,提出修复白驹场旧闸口、开凿黄河北岸河道引流的方案。这次治水成功让他升任刑部尚书。 康熙十二年,皇帝到南苑晾鹰台巡视八旗兵,明珠提前颁布教条训练士兵,检阅时军容整齐,康熙非常赞赏。真正让明珠得到康熙信任的是撤藩一事。当时吴三桂等人上疏请求撤藩,康熙召集大臣商议,户部尚书米思翰、刑部尚书莫洛主张撤藩,明珠也赞同,但大多数大臣沉默不语。所有人都知道这是试探,大学士索额图甚至提出要是藩王造反就处死倡议撤藩的人。在这关键时刻,明珠力挺康熙的决定。三藩平定后,康熙说:“之前商议撤藩,只有明珠做事符合朕的想法。” 康熙十六年,明珠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担任实录、方略、一统志、明史等总纂官,不久加封太子太师。权力达到顶峰后,明珠开始变质。康熙二十三年,学道考试后前来晋升的人都要事先商讨价码,九卿选拔时必须按明珠的意思安排职位。他的府邸天天有人送礼,卖官鬻爵成了公开的秘密。 朝中形成了以明珠为首的明党和以索额图为首的索党两大势力,相互倾轧。明珠表面谦和、轻财好施来拉拢新进官员,对异己者则暗中构陷,与徐乾学结成一派。索额图善事皇太子,明珠就反其道而行,朝中侍奉太子的人都被他暗中排挤。这种做法触碰了康熙的底线。 康熙二十六年冬,直隶巡抚于成龙密奏:“官已被明珠和余国柱卖完。”康熙问高士奇:“为什么没人参劾?”高士奇回答:“人谁不怕死?”康熙心里清楚,只是一直在等时机。 康熙二十七年,御史郭琇上疏弹劾明珠、余国柱”植党类以树私,窃威福以惑众”。郭琇在明珠生日当天登门,进了中堂长揖不拜就座,频频举袖。明珠以为他要吟诗祝寿,郭琇却从袖中拿出弹章副本。明珠读到一半脸色惨白,郭琇拍桌说:“大寿之日送弹章实在无礼,我理应受罚!”说完连饮几杯酒扬长而去。 康熙决意打击明党,罢黜明珠大学士职务。明珠被关进刑部大牢,罪证确凿,按律当斩。就在这生死关头,他让妻子做了件让所有人都震惊的事。 明珠的妻子来探监时,他说:“我写份名单给你,想办法交给索额图,就说我有谋反之心,名单上的人是我的同党。”妻子以为听错了,卖官已经是死罪,怎么还要加上谋反大罪?明珠说:“一两句话解释不清,但这是唯一能救我的办法。” 妻子照办,将名单转交给索额图一党。第二天康熙就收到索额图上奏明珠谋反的奏折。康熙展开名单,上面列着二十几个人,全是翰林学士、礼部侍郎、吏部尚书这类文官,却没一个武将。康熙明白了,一个带兵的都没有,拿什么造反?这份荒唐的名单漏洞百出,连兵力调动、粮草筹备都没提。 明珠赌的就是康熙的疑心。皇帝一看这么离谱的”造反计划”,肯定会怀疑是有人构陷。更关键的是,康熙不想看到索党一家独大。朝中两股势力相互制衡,这正是皇帝希望的局面。如果此时除掉明珠,索额图就没人能压制了,对皇权的威胁反而更大。 康熙下旨释放明珠,但革去所有官职,终身不得重用。明珠用这招险棋保住了性命。不久后明珠随康熙西征葛尔丹,官复原职,但此后二十年再也没被重用。 曾经门庭若市的府邸变得冷清,那些送礼的官员见到他都匆匆而过。明珠每天照常上朝,但很少发言,即便康熙问他也只简单作答。他清楚自己只是被用来制衡索额图的棋子,而不是真的被信任。这种处境让他在余下的岁月里小心翼翼地活着。 康熙四十七年四月十五日,明珠病逝,康熙派皇三子胤祉前往祭奠。葬礼不算隆重,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的大臣,晚年再也没回到权力中心。那份伪造的造反名单,成了他一生中最冒险也最成功的一次赌博,让他保住性命安度晚年,虽然失去了权势,却总比丢了脑袋强。 纳兰明珠用荒唐的造反名单救了自己,说到底还是看透了康熙需要朝堂平衡的心思。这种权谋斗争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你觉得明珠这招是聪明还是侥幸?康熙最后留他一命,到底是念旧情还是另有打算?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