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美国财长贝森特向外界宣称,针对中国出口美国商品原定于11月1日生效加征10

波览历史 2025-10-27 14:51:32

重磅!美国财长贝森特向外界宣称,针对中国出口美国商品原定于11月1日生效加征100%关税的计划美国方面已经不在考虑,因为中美在马来西亚举行的磋商得非常成功。   美国财长贝森特10月26日的表态,让悬在全球经贸头顶的关税大锤暂时落下,原定于11月1日生效的100%加征关税计划被搁置,理由是中美吉隆坡磋商“非常成功”。   但这场“成功”从来不是单方面的妥协,而是大国博弈中利益与实力的精准咬合,每一处细节都藏着比“关税暂停”更深刻的逻辑。   把时间线拉回七年前的2018年,美国发起贸易战时的底气还足得很,关税是一步步加的,从340亿美元商品到2000亿美元商品,税率慢慢抬升,试图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施压。   可到了2025年,美方的打法变得急功近利,短短两个月就把对华关税飙到145%,这种极限施压的背后,其实是底气不足的表现。   毕竟七年间,美国对华货物贸易逆差在其总逆差中的占比从47.5%降到了24.6%,可全球总逆差却冲到1.2万亿美元,这说明贸易逆差的病根不在中国,加税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这次100%关税的紧急刹车,不过是美方终于认清楚了现实。   贝森特口中的“成功框架”,本质是一场明码标价的利益置换。他特意提到中国可能恢复购买美国大豆,还说稀土许可制度会推迟一年,这些看似中方的“回应”,实则对应着美方的关税撤回。   美方心里打得算盘很精,想用取消不合理的“芬太尼税”当筹码,换中国买大豆、松稀土,可这种虚空造牌根本站不住脚。   芬太尼问题本就是美国国内管控不力导致的,把锅甩给中国加征关税,本身就缺乏法理依据,中方自然不会买账。   谈判桌上的筹码从来都是对等的,美方撤回关税,不过是拿本该取消的东西换了中方的务实回应。   美方的内部撕裂,更让这场“成功磋商”显得格外微妙。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笑着说“有很大机会达成全面协议”,可同机的国务卿鲁比奥却硬气表态“不会为贸易放弃对台支持”。   这种自相矛盾的发言,暴露了美国政府内部的严重分歧。之前以放狠话著称的对华鹰派卢特尼克这次都没参会,据说因为搞小动作引发中方反制,被特朗普训斥“搞砸了谈判”,早就淡出了核心团队。   反观中方代表团,从何立峰到李成钢始终稳定如一,这种一乱一稳的对比,已经说明双方的谈判准备根本不在一个层面。   中方的从容,从来不是靠嘴硬,而是产业实力堆出来的底气。美国总想推动“中国+1”策略,把订单转移到越南、墨西哥,可这些国家从中国进口的零部件占比反而在涨,越南从28%升到33%,墨西哥从18%升到20%。   柬埔寨有家灯具厂,之前为了避关税迁过去,结果成本居高不下,30%的产能又转回了东莞。这就是现实,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制造业产值比G7国家加起来还多,想彻底脱离中国制造,根本不现实。   更别说稀土这张牌,全球70%的供应都来自中国,美国军工、半导体离了它根本转不动,这种不可替代性,才是谈判桌上最硬的底气。   贝森特在发言时用了“effectively off the table”这个说法,刻意模糊了“暂停”和“取消”的区别,说白了就是给自己留后路。   毕竟美国国内的压力可不小,另外中期选举临近,农产品州的选票至关重要,美国大豆对华出口前九个月掉了近三成,农场主早就怨声载道,这种时候再加税,无异于自毁长城。   特朗普急着达成协议拉支持率,强硬派却不想让步,贝森特的模糊表态,不过是暂时平衡矛盾的权宜之计。   李成钢会后的发言虽然简短,却字字千钧。“美方表达的立场是强硬的,中方维护利益是坚定的”,没有一句虚话,更没有刻意营造“胜利”的氛围。   这种克制恰恰说明中方的成熟——我们清楚经贸博弈是长期的,不会因为一次关税搁置就放松警惕。   就像这次稀土许可延期,不是妥协,而是基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考量,毕竟中重稀土是不可再生资源,得给子孙后代留些家底,这种长远眼光,根本不是美方短期的政治算计能比的。   这场磋商的“成功”,更像是给全球经贸踩了次刹车。从2025年年初关税飙到145%,到现在100%加税计划搁置,短短几个月的大起大落,让各国都看清了“脱钩”的代价。   美国商务部自己都在偷偷修改税则,豁免智能手机、半导体的关税,因为他们明白,这些行业根本离不开进口,加税只会砸自己的脚。   贝森特说磋商为领导人会晤奠定了基础,随着APEC会议临近,全球都在看中美接下来的动作。但   无论后续如何,这次关税搁置已经传递出明确信号:经贸对抗没有赢家,实力才是谈判的通行证。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信息:贝森特:美方“不再考虑”对中国加征100%的关税 2025年10月27日 08:01来源: 环球时报

0 阅读:69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