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贤估计今晚要睡不着了, 不是因为她的艾灸馆生意不好, 而是因为导演王晶的几句话, 直接把她的老底扒了个底朝天! 王晶谈到王祖贤为什么在巅峰时期退出娱乐圈。 一方面是因为电影行业热度不如从前,再也不是一年能拍十几部戏的黄金年代了。 你记不记得王祖贤当年凭《倩女幽魂》封神的样子?兰若寺里一袭白裙,发梢沾着晨露,眼尾那抹似愁非愁的劲儿,把“聂小倩”演成了影史里的白月光。可谁能想到,拍那部戏时她才20岁,吊威亚吊到肩膀淤青,一场淋雨戏拍了整整三天,冻得嘴唇发紫也没喊停,只跟导演徐克说“再拍一条吧,小倩的脆弱还没出来”。那时候的港片圈,确实是黄金时代,她一年能接15部戏,从古装美人拍到现代侠女,片约堆到桌子上,可她从不挑轻松的角色,总说“要演就演能让人记住的”。 可到了90年代末,港片的风光真就慢慢淡了。好莱坞大片开始往亚洲市场冲,《泰坦尼克号》一上映,本土电影的排片直接被挤掉一半;以前片场里天天有剧组抢场地,后来不少摄影棚都空了,一年拍200多部港片的盛况,跌到只剩几十部。王祖贤那时候明显感觉到不对劲——找她的本子要么是翻来覆去的“倩女”复刻版,要么是粗制滥造的喜剧,她试过接一部现代片,结果剧本里全是无厘头的梗,连角色名字都起得敷衍,拍了三天她就辞了,说“我不想让观众看到‘聂小倩’变成这样”。王晶说的“热度不如从前”,哪是简单的市场冷清,是她这种认死理的演员,再也找不到愿意花心思打磨角色的剧组了。 王晶没明说的“老底”,其实还有她藏在角色背后的疲惫。当年她和齐秦的感情闹得人尽皆知,狗仔队天天堵在她家楼下,连她去超市买瓶牛奶都能被写成“情变后借酒消愁”;有次她拍哭戏,镜头里眼泪刚掉,就有记者在片场外喊“是不是想起齐秦了”,把私人情绪往工作上套。她从来不是会跟媒体掰扯的人,只能躲在化妆间里偷偷抹眼泪,然后出来继续拍。那时候港圈的舆论多凶啊,一点小事就能被放大,她既要扛着“玉女掌门”的标签,又要应对没完没了的八卦,时间长了,哪还有心思留在镜头前? 后来她去加拿大定居,大家都猜她是“躲风头”,直到她开了艾灸馆才知道,她是真的想过普通人的日子——馆里的艾灸条都是她自己选的,客人来了她会亲自调温度,遇到老人还会多叮嘱两句“冬天要护好膝盖”。没有聚光灯,没有剧本,不用再演别人眼里的“美人”,只做自己。王晶这几句话,哪里是“扒老底”,是把当年她主动退出的清醒劲儿说透了:不是行业抛弃了她,是她在行业变味前,先选择了不将就自己。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