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得起吗?” 广东广州,一家长带孩子去医院看病,抓了 1 个星期的中药回家。 孩子刚满 4 岁,换季时总咳嗽,家长特意挂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中医科,开的是调理呼吸道的中药方剂,里面有金银花、陈皮、茯苓等 12 味药材。 前三天煎药时,家长都仔细把药材冲洗两遍,药汤清澈,孩子喝了也没不适,谁能想到第四天会出这样的岔子。 那天傍晚,她像往常一样把煎好的药倒出来,准备倒掉药渣时,眼角瞥见一团黄白色的东西混在褐色药渣里,用筷子扒拉出来一看 —— 居然是个完整的烟蒂。 手指捏着那个浸湿的烟蒂,纸皮都泡软了,滤嘴还沾着褐色药汁,胃里一阵翻涌,她赶紧拍照留存,又翻看了剩下没煎的药材包,没再发现异物,但心里的后怕怎么也压不住。 孩子已经喝了三天这副药,谁知道前几包有没有看不见的脏东西?她当即拨通了医院的投诉电话,语气都带着颤音。 医院接线员倒是态度客气,说会立刻反馈给中药房,让她先别再给孩子煎药,等调查结果,可没提具体怎么处理。 直到第二天中午,医院才回复,说中药房工作人员都不抽烟,药材是供应商密封包装送来的,他们只是按方抓药,言外之意问题可能出在源头。 这个说法让家长更生气了,(她后来在采访里说)“就算是供应商的问题,医院验收的时候难道不抽检吗?给孩子吃的药,怎么能这么马虎?” 网友看到帖子后也炸了,有从事中药炮制的网友留言,说正规药企加工药材要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工人操作时不能抽烟,更不能让异物混入。 还有人爆料,有些小作坊加工药材时管理松散,工人边干活边抽烟,烟灰、烟头掉进去是常事,后续筛选也不仔细,很容易漏网。 广州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很快介入了,10 月 23 日发布了初步通报,说已经封存了涉事批次的药材,正在追溯供应商和加工流程。 家长最在意的不是退款,而是孩子的健康,她带着孩子去医院做了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好在结果都正常,可心里的疙瘩怎么也解不开。 有网友说 “退款道歉太轻了”,也有人说 “至少医院没推卸责任,还愿意调查”,评论区里吵得厉害,但大家都认同一点 —— 药品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 毕竟这是给生病孩子喝的中药,不是普通商品,一个烟头暴露的是整个链条的监管漏洞,从产地采摘、加工、包装,到医院验收、抓药,哪一环多留心都能避免。 现在家长已经不敢再给孩子喝那副中药了,重新找了医生开方,还特意让药房把每味药材都单独包装,自己煎药前逐包检查。 你们煎中药时会特意检查药渣吗?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让人糟心的情况? 信息来源为第一现场 2025 年 10 月 22 日专题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