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一句“美国根本不缺稀土,全世界都能挖,但挖出来的稀土都得送到中国加工,“

青衫栀幽音 2025-10-28 02:20:21

马斯克一句 “美国根本不缺稀土,全世界都能挖,但挖出来的稀土都得送到中国加工,“此话一出,美国人当时就破防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全世界都在谈稀土,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报告显示,美国稀土储量高达1300万吨,全球排名第三,澳大利亚、巴西、越南、俄罗斯等地也都蕴藏着丰富资源,看似稀土已不再稀罕,土耳其、挪威近年来也相继发现大矿脉,土耳其甚至声称能够满足全球千年需求,挪威也宣布了欧洲最大稀土矿的发现,各国媒体频频报道“新矿出世”,仿佛谁都能成为供应大国,稀土矿遍地开花,相关储量数字层出不穷。   然而,稀土资源丰富并不等于“用之不竭”,更不等于“用得其所”,稀土矿石并非直接可用的金属,而是由十七种稀土元素混杂构成,就像一大筐混着黄豆、黑豆、红豆的杂粮,光靠“捡豆子”的力气很难满足现代制造业的苛刻要求,高端应用对纯度的要求极为严苛,通常要达到99.99%甚至更高,才能进入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导弹、芯片等领域,全球虽然稀土储量不少,但真正能用的高纯度稀土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获得。   将一堆稀土原矿变为高纯度原材料,正是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分离、提纯、冶炼,每一步都考验着技术积累,中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率先突破“串级萃取理论”,大幅提高了分离效率和纯度,包头、江西等地成为世界稀土产业的重要基地,形成了集采矿、分离、冶炼、深加工为一体的完善体系,在包头,矿山、研究院、高校、企业协同创新,推动了专利申请与技术迭代,中国企业能够批量生产4N、5N以上纯度的稀土氧化物,并将成本控制在全球最低水平,美国、欧洲、日本等地则长期难以量产符合高端制造标准的稀土材料。   成本差距同样不可忽视,中国稀土提纯每吨成本仅约3000美元,美国本土企业则常常高达两万美元以上,环保成本也是一道坎,稀土分离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渣需要复杂处理,包头等地经过数十年技术攻关,才建立起较为成熟的废弃物管理体系,反观西方国家,环保审批严格、技术积累不足,导致加工厂屡屡受阻,美国得州的稀土加工厂曾投入巨资,却因环保和技术原因停摆,澳大利亚企业在马来西亚设厂也多次遭遇环保许可难题,即使挖出大把矿石,若不能顺利提纯,终究无法供应高端制造业。   稀土产业链的完整性决定了全球供应格局,中国不仅掌握了分离提纯的核心技术,还形成了从上游矿山到下游永磁体、合金、器件的全链条产业,内蒙古、江西、广东等地布局稀土功能材料、磁性材料、储能材料等高附加值环节,电动汽车、风力发电、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产业都离不开高性能稀土材料,特斯拉每年消耗大量稀土永磁体用于电机生产,苹果、宝马、波音等企业也都依赖中国的高纯度稀土,中国企业不仅为本土产业提供原料,还出口大批高端稀土产品,成为全球制造业链条的“主厨”。   即便美国、澳大利亚、欧洲等国近年大力推动“稀土自主”,结果却屡屡受挫,美国政府曾投入巨资重启芒廷帕斯矿山,甚至与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合作,但始终没能跨越分离提纯和成本控制的门槛,美国最大的矿山挖掘出来的稀土原矿,98%都必须运到中国加工,即使调动盟友资源,依然难以撼动中国的产业链优势,欧洲开发格陵兰、非洲等地稀土资源,也因商业价值不高、开采难度大而收效甚微,最终,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稀土原矿仍被送往中国工厂,完成分离和精制。   全球稀土产业链的稳定性离不开中国的“组合拳”,中国不仅掌握了分离提纯的技术,还拥有大批自主制造的稀土加工设备,专利布局严密,全球80%以上的稀土分离冶金专利集中在中国,即使其他国家想仿制,也难以突破技术和设备的双重壁垒,中国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把生产效率和环保指标提升至国际领先水平,包头的智能化车间,一年能批量生产2万吨高性能永磁体,直接服务于全球电动汽车和风电产业,全产业链的协同效应,使得中国在市场波动和成本上升时保持了极强的抗风险能力。   稀土价格曾在国际市场波动剧烈,西方矿企多次陷入亏损甚至停产,相比之下,中国凭借完整产业链,能够通过分摊成本和灵活调整产能,稳住市场,中国不是靠“低价倾销”占据主导地位,而是通过技术、设备、管理等多方面的优势,筑起了难以逾越的壁垒,即使短期内稀土价格大幅下跌,仍有能力保障产业链的持续稳定。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服务国家稀土战略智囊团:从“稀土大国”到“稀土强国”

0 阅读:19
青衫栀幽音

青衫栀幽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