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特朗普对加拿大加征10%的额外关税! 这则消息刚出来,不少关注美加关系的人都懵了 —— 这俩国家的联系密到什么程度?美国底特律的汽车工厂,零件常从加拿大温莎跨桥运输,组装好的车辆又会回流加拿大销售。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石油,通过管道直接供给美国中西部炼油厂,占美国原油进口的 18%。可现在,这份维持了几十年的 “邻居情”,硬是被关税这把刀划开了一道口子。 很多人不知道,美加贸易摩擦的根源,早就埋在产业竞争里了。美国汽车业协会曾指出,加拿大汽车工人薪资水平低于美国同行,吸引福特、通用等车企在加设厂。 特朗普上台后一直推动车企迁回美国,而加拿大政府曾给斯泰兰蒂斯集团提供补贴建设电池厂,这一项目此前被美国方面视为潜在落户本土的机会。这一矛盾积压大半年,直到安大略省的反关税广告成为导火索。 那则引发争议的广告,由加拿大政府联合制造业协会制作。画面里里根的原声源自 1987 年签署美加自由贸易协定时的讲话,核心观点是 “贸易保护主义会让双方都受伤”,但广告剪辑后仅保留了批评关税的部分,忽略了 “美国应坚守开放” 的后半段。 特朗普抓住这点大做文章,在佐治亚州的竞选集会上对着支持者表态,指责加拿大人 “偷走工厂” 且 “伪造总统讲话误导美国人”,直言 “必须让他们付出代价”。 这波关税威胁最慌的是两国企业。美国俄亥俄州的农机制造商约翰迪尔,其拖拉机变速箱大量依赖加拿大安大略省工厂供应;加拿大最大的猪肉出口商枫叶食品,美国市场占其总销量的重要份额。 美加汽车产业是典型的 “你中有我”,一辆汽车的生产常需跨越边境多次。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协会数据显示,美国车企每年从加拿大进口 380 亿美元的零件,加税后这些成本会层层转嫁,最终影响终端消费者。 能源领域也出现波动,美国中西部加油站油价已受波及,因加拿大输往美国的原油中,40% 通过小型管道运输,这些管道运营商多为中小企业,对关税成本的承受能力较弱。 特朗普嘴里说加税是 “保护美国利益”,但实际情况根本站不住脚。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测算显示,年初加征的钢铝关税,已导致美国制造业岗位减少,不少工厂因原材料涨价缩减产能。 加拿大的报复性关税,也让美国农民出口额受损,威斯康星州的乳制品农场主曾面临产品积压问题。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专家指出,这种单边关税就像 “给自己人下毒”,短期能博眼球,长期只会让本国产业失去竞争力。 加拿大这边的应对还算冷静。总理卡尼没有跟着特朗普的节奏争吵,反而带领贸易代表团出访韩国和印度,推进新自贸协定的签署。 加拿大央行发布的报告显示,他们正在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今年对亚洲的出口已实现显著增长。加拿大民众也有自发反应,社交媒体上不少人发起 “抵制美国商品” 活动,超市里本土品牌的牛奶、面包销量有所上升。 美加作为全球贸易合作最紧密的伙伴之一,一旦彻底撕破脸,会让更多国家重新审视自己的贸易布局。现在欧盟已在调整供应链,日本企业也在增加对东南亚的投资,大家都怕成为下一个被关税 “瞄准” 的目标。 而特朗普的做法,看似强硬,实则暴露了对全球经济规律的无知 —— 在产业链高度融合的今天,想靠关税筑起围墙,最终只会把自己困在里面。 特朗普要加征 10% 额外关税的决定,或许能换来部分选民的支持,但伤害的是两国普通民众的切身利益,破坏的是几十年积累的互信。 希望双方能尽快回到谈判桌前,毕竟合作才能共赢,对抗只会两败俱伤。这不仅是美加之间的事,更是给全球贸易敲响的警钟:尊重规则、平等协商,才是解决分歧的唯一出路。 (主要信源:参考消息——不满反关税广告未停播 美宣布对加商品再追加10%关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