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不定中国就去搞印度?既然去不了中国化,那就“去印度化”? 时间追溯到2018

椰子说历史 2025-10-28 18:07:24

搞不定中国就去搞印度?既然去不了中国化,那就“去印度化”? 时间追溯到2018年,特朗普把贸易战抬上台面,加税,清单,管制,供应链转移的词频被拉高,芯片设备清单往外推,技术许可停下来,去中国化被摆进议程,会议室里画流程图,图上画着箭头,说是链条往外挪,地图上圈国家,算盘打得细,执行到现场,碰到的都是具体问题。 英国不买华为设备,运营商开始换,5G网络谁来搭,诺基亚和爱立信顶上去,项目计划改了又改,延误期拉长,预算上涨,路测跑不满,工程队跟时间赛跑,城市开挖的点位一遍遍重排,账本上写的数字在往上加。 欧洲风电讲国产替代,采购单从中国切走,德国和法国的项目进度表往后拖,风机吊装计划空档,维保团队少设备少配件少,停机时长拉长,场站的电量波动。美国国防系统内部梳理物料来源,零件清单一拉,来源地标记,发现大段要从中国采,报告摆出来,写得明白。 转而看印度,人口基数大,劳动力价格表看上去有空间,政治标签贴上去也顺手,用“世界最大民主国家”来包装,话题构成自然,投资说明会上,故事完整。于是印度制造被抬起来讲,下一个中国的说法到处传播,苹果被拿来当信号,说未来要把iPhone部分产能放到印度,富士康发消息,纬创也进场,比亚迪去看地,亚马逊沃尔玛做仓配方案,访谈里都是路线图。 地缘合作往上叠,美国把印度拉进“四方安全对话”,讲供应链韧性和合作框架,日本牵着做“印太走廊”,谈基建联通和产业园,欧盟把班列的话题带到议题里,把印度放进路径规划。文件越堆越厚,路线越画越长,资本的热度跟着升温。 几年过去,数据开始往下回,项目信息里换词,延期,重审,调整。印度能不能接住中国的盘,印度内部心里有数,外部企业跑一圈也有数。人多是一点,工厂会不会按时交货,产品是不是过关,风险怎么控,三件事凑不齐,生产线的节拍对不上。 富士康半导体项目官宣完,在审批节点停住,方案来回改,日期推着走。纬创做苹果代工,工厂发生劳资事件,产线受影响,管理层评估后把主力移到越南。比亚迪看好了投资规模,项目没拿到门票,谈判会发不起来,进度表空白。表面是流程卡住,背后是路径不同,印度的方向叫自主发展,想要的是把自己的链条补齐,桌上有人扶一把也接,桌下该算账还是算账。 能源这块,俄乌冲突后全球油气价格波动,印度进口俄罗斯原油的量加大,炼化之后再卖出去,市场在那,合同就签。美国对俄罗斯做限制,印度继续采购,美国对伊朗做限制,印度也去谈,供应链转单导向印度的设想里掺杂半导体设备和电力这两道关,厂里设备进来要稳定供电,要洁净室等级,印度许多园区的电力条件达不到高标,备用体系配不齐,设备维护团队要时间培养。 外交层面不完全对齐,经济能力暂时接不住大盘,外部的耐心往回收,美方的对话圈调整,2024年的新名单出来换人,菲律宾被放进来,印度不在桌边。欧盟盯着印度能源贸易做了税务动作,缘由写在通告里。美国商务部以国家安全的标签把十家印度企业放进管制名单,信号发出来,合作尺度往内收。 从去中国化到去印度化,画面里来回切换,动作不断,落在企业账本上就是成本看不住,节拍对不上。2023年年底,外资企业撤出的数据出现,2800家离开,占比写出来,里面有两年前在台上讲长期计划的公司,亚马逊遇到当地监管问题,被罚,沃尔玛财报里线下业务亏损,IBM遇到税务争议,比亚迪项目没过关,富士康压缩在印布局,纬创把大头放到越南,苹果代工板块在印度留下的体量比原先说的目标小很多。 资本侧的结论很直白,想扶是想扶,场地条件不够。基础设施跟不上,路网港口电网要补,法规层面变动多,地方与中央的协调链路长,项目推进里就会碰到审批、环保、劳资、用地等节点,工厂要抗外需波动需要完整上下游,原材料到零部件到设备服务都得齐,印度现阶段还在拼零件。 风向就跟着变,去中国化的口号热过一轮,印度接盘的设想热过一轮,进入去印度化的清单期,企业回流美国的动作进展慢,产能回迁成本高,在印度站不稳,一些公司把目光调回中国,市场在这,供应链在这。2024年德国大众和宝马在华扩线的计划推进,美国对大疆的限制做了调整,欧中贸易和亚中贸易的数字走势往上,文件里看得见,货轮在跑,订单在走,嘴上喊的东西是一层,落地走货的是另一层。 供应链这件事是市场合力算出来的,成本,效率,规模,安全,工人熟练度,上下游配套,这些指标挂在看板上,中国这几十年一点点搭网,设备供货,模具打样,原材料冶炼,配套企业密度高,园区之间的物流干线连着,工厂响应速度快,不是一句口号能替代的。哪怕中国自己做结构升级,也要算账,要时间,要配套沉淀,更何况外部拍脑袋想让别人替代。

0 阅读:28

猜你喜欢

椰子说历史

椰子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