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黄埔名将刘玉章的葬礼上,一张罕见的留影,从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已经入

小小历史查询 2025-10-29 09:14:15

1981年,黄埔名将刘玉章的葬礼上,一张罕见的留影,从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已经入殓完毕,妻子一身素服站在旁边,表情非常悲伤。 但凡对国军将领点了解的人,一提起黄埔系里的陕西籍光头将军,十有八九都会脱口而出——刘玉章。刘玉章是陕西兴平人,后来靠同盟会元老于右任帮衬,才挤进了黄埔第四期深造,要知道这一期可是藏龙卧虎,林彪、张灵甫全是他同窗。 他这人打小就透着股狠劲,后背宽脖子粗,脾气直得像根钢筋,倔起来十头牛都拉不回,偏偏打仗还勇猛得不要命,升迁速度跟坐了火箭似的,没几年就从基层熬成了军官。 至于“刘光头”这个绰号,说起来还有段惊险往事,中原大战的时候,他负伤了,虽说捡回条命,可伤好之后头发就慢慢掉光了,成了锃亮的光头。换别人可能觉得难堪,他倒好,逢人就炫耀:“这光头是流血换的,值了!” 抗战打响后,刘玉章的勇猛更是出了名,堪称“硬仗专业户”。徐州会战那阵子,他当团长时发明了“两短集火”战法,下令百米内严禁开枪,专打短兵相接的白刃战,说这样才能激发士兵的狠劲。 有次日军偷袭,他的战马被打死,人还被炸塌的围墙埋了,救出来后胸疼得厉害也不管,接着跟日军拼,后来才查出是两根肋骨断了,早就自己长好了。这种不要命的打法,让他在防御和突围战里成了行家,52军的风头甚至紧追五大主力。 到了解放战争的东北战场,国军溃不成军,刘玉章带着52军却成了个“异数”。我军重兵围了营口,喊着“活捉刘光头”,他倒好,早就把退路铺到了海上。 往后刘玉章更是官运亨通,跟着去台后还当上了司令,升了“陆军一级上将”。直到70年代才慢慢淡出军界,1981年以78岁高龄离世。

0 阅读:3

猜你喜欢

小小历史查询

小小历史查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