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和拜登的差距。 同样都是美国总统,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一个靠专业团队治国,一个靠个人意志决策;一个重建盟友关系,一个到处”退群”;一个让失业率降到历史低点,一个掀起贸易战让农民遭殃。这不仅仅是政策路线的不同,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执政哲学碰撞。 同样是坐在椭圆形办公室里,拜登和特朗普的执政风格简直是天差地别。从特朗普胜选上任以来,美国政府机构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不仅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人事变动,而是两届政府在执政理念与行政风格上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拜登这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务实,知道自己年纪大了,精力有限,不会事事都要插一手。他更愿意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内阁成员各司其职。比如国务卿布林肯,专门负责修复欧洲关系,把特朗普时期得罪的盟友一个个重新拉回来。财政部长耶伦更是有真本事的人,2008年金融危机时就立过功,拜登执政以来,美国就业市场逐渐走出疫情影响,到2022年4月失业率已降至3.6%,接近疫情前的水平,2023年1月美国失业率为3.4%,创50多年来的历史新低。 特朗普就完全不是这路数,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懂,内阁成员在他眼里更像是执行工具。选人的标准首先看忠诚度,能力反倒是次要的。他经常绕过国务院,自己拍脑袋做决定,今天说要跟这个国家谈判,明天又说要断交。底下的人只能跟在后面收拾残局,政策朝令夕改是常事。 经济表现上,两人的差距更明显。拜登四年GDP增长幅度是最大的,远远超过特朗普首任任期,虽然通胀确实让老百姓感到压力,但那主要是疫情后全球供应链问题和俄乌冲突导致的,不能全怪拜登。至少他没让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就业市场保持稳定,大家有活干,心里就踏实。 特朗普搞经济就爱走极端,2018年对中国加征关税,以为能占到便宜,结果中方也反制,美国农民首先倒霉。大豆出口量暴跌,堆在仓库里卖不出去,不少农户只能靠政府补贴过日子。企业供应链被打乱,很多工厂直接搬到越南、墨西哥去了,美国本土的工作岗位反而减少了。贸易逆差不但没减少,还从2016年的5020亿美元涨到2019年的5760亿美元。 外交政策上的分歧就更大了。拜登走的是传统多边路线,知道美国再强也不能单打独斗,一上台就重新加入《巴黎协定》,催着北约盟友增加军费,想把大家绑得更紧。虽然被人说是”搞小圈子”,但至少维持了多边对话框架。 特朗普偏要搞单边主义,觉得盟友都是累赘,说退群就退群。伊核协议、《巴黎协定》说扔就扔,还威胁要退出北约,说欧洲国家占美国便宜。把德国、法国这些老盟友气得够呛,美国的国际形象一落千丈,想再牵头搞什么事,响应的人越来越少。 有意思的是,民调支持率方面,特朗普反而比拜登高。他就靠社交媒体那套”大嘴”风格圈粉,今天骂媒体”假新闻”,明天指责拜登政府”软弱”,不管说得有没有道理,总能把支持者的情绪调动起来。拜登虽然搞的政策大多务实有效,比如稳就业、修复盟友关系,都是实实在在的成果,但美国人好像更吃特朗普那套”说狠话”的套路。 这其实反映了美国社会的一个问题:大家不太愿意花时间琢磨政策背后的好处,更喜欢听那些简单粗暴的口号。拜登做了不少实事,但在公众沟通上确实不如特朗普会表演。特朗普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用煽动性的语言吸引注意力,这在某些选民群体中特别有效。 两人在用人理念上的差异也很明显。从语言表达角度分析,拜登使用了更多的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相比较而言,拜登使用高量值和低量值情态动词的频率也相对较高,这说明他更注重与他人的沟通协调,而特朗普更多使用第一人称,体现了更强的个人色彩。 说到底,两人的差距就在于治国理念的根本不同。拜登代表的是传统政治精英的稳重作风,相信制度和专业能力,愿意通过协商合作解决问题。特朗普则代表了对传统政治的反叛,更相信个人意志和直觉判断,喜欢用商业谈判的方式处理政治问题。 这种差距不仅影响美国国内政策,也对全球政治产生深远影响。一个追求稳定和渐进改革,一个倾向于颠覆和激进变革。美国选民在这两种路线之间摇摆,也反映了整个社会对未来方向的分歧和不确定性。 看完这些对比,你觉得哪种执政风格更适合美国?是拜登的稳重务实,还是特朗普的激进突破?每个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这也正是美国政治分化的根源所在。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说说你更认同哪种治国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