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差点把AI图发给客户,当实拍。”北京一位做公关的朋友凌晨在群里吐槽。 她没说玩笑,那图里模特的眼角反光、T恤褶皱、连耳机线都打结的方式,全对得上她前一天写进brief的细节。 MIT Tech Review刚测完:DALL·E 3、MidJourney V6 生成的“专注聆听”特写,60%的人分辨不出真假。 Reddit上有人贴“找茬”游戏,高赞评论是“我盯着看了十分钟,最后放弃”。 迪士尼已经用AI做角色气氛图,省下三天外景。 Adobe赶紧上线“身份证水印”,像给每张照片加隐形签名,就怕哪天真有人在直播里甩出一帧AI图。 问题回到我们:下次刷到一张让你心头一紧的照片,你是先转发还是先点“放大”? 别急着回答——上一秒“逼真”下一秒“陷阱”的边界,也许只剩下一次双指缩放的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