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箱倒柜找旧物,一盒木头突然冒出来,上面四个毛笔字写着“概不出借”,字迹工整得像刻出来的一样。 这盒子一看就不是普通家什,木头发黑,边角磨得圆润,像被无数双手摸过。 盒盖一掀,里面躺着个铁家伙,细长的尺子,带滑动刻度,像现代卡尺,可这玩意儿怎么会出现在民国地主家? 这户人家祖上是地主,老辈人读过私塾,字写得讲究,连个盒子都舍得用毛笔题字,还特意强调“不借”,说明这东西贵重得连亲戚都不给碰。 那盒子里的铁家伙,不是尺子就是量具,民国时能用上这种工具的,不是工匠就是读书人,谁家会随便放个精密玩意儿在柜子里? 现在收藏圈里,这种带手写字的旧木盒越来越抢手。 尤其是“概不出借”这种话,一听就是主人的倔脾气,藏着旧时代人的讲究。 地主家的私人物品,本就稀少,再配上这种细节,就成了历史的活标本。 卡尺这种东西,早年是工业文明的象征,现在成了老物件里的“硬通货”。 别急着当传家宝,先找人看看。 木头怕干怕潮,得放阴凉处,别让它裂了。 要是能查清楚这盒子是谁家的,谁用过,写过什么字,那价值就不是几万能算的了。 有些东西,不靠钱,靠的是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