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恩负义,巴西对中国出手了!10月28日媒体爆料,巴西外贸委员会正式官宣,对原产于中国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做出反倾销肯定性终裁,不仅要加征反倾销税,还要征5年! 巴西这次对中国出手确实挺让人意外的,10月24号巴西外贸委员会就已经正式拍板,对咱们中国产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做出了最终决定,要额外加税,而且一征就是五年,每吨得交1148.72到1267.74美元不等的税钱,这消息等到28号被媒体爆出来,不少做出口的企业都觉得压力不小。 这事儿其实不是突然发生的,早有苗头。 早在2024年1月,巴西本土的特诺公司就递了申请,说中国的二氧化钛卖得太便宜,把他们的市场给冲击了。 到了4月底,巴西官方就正式开始调查,查的是2022年10月到2023年9月这段时间咱们的产品有没有低价倾销,还顺带查了2018年到2023年这五年里,咱们的产品对他们本土产业有没有造成损害。 去年10月的时候,他们先收了一波临时的反倾销税,当时税额从577.73美元到1772.69美元不等,像龙佰集团这样的大企业税率稍微低些,小厂就得扛更高的税。 大家本来还盼着最终决定能松口气,没成想不仅要接着收税,还一下定了五年,只不过税额区间比临时的时候稍微收窄了点。 不过也不是所有这类产品都要交税,有一种专门用在三聚氰胺装饰层压板基纸上的金红石型颜料就被排除在外了。 这种特殊产品要求挺严格,二氧化钛含量得在82%到94%之间,还得经过特殊的表面处理,里面的氧化磷、二氧化硅这些成分含量都卡得很死,连等电点pH值都得在6.5到8.1之间。 但咱们出口到巴西的大部分都是常规产品,这些全都在征税范围内,受影响不小。 要说巴西为啥非要这么做,根子还是在他们自己的产业上。 巴西本土的化工行业本来就不强,原材料没优势,工厂开工率上不去,化工产品的进口比出口多很多,逆差一直在扩大。而咱们中国的二氧化钛产能大,成本控制得好,出口价格确实比他们本土的便宜不少。特诺公司之前就拿出数据说,中国产品到巴西的到岸价是2354.58美元一吨,他们本地的产品要卖到3916.46美元一吨,差价快1600美元了。 加上这几年巴西从中国买的量越来越多,2023年买了10.08万吨,占他们所有进口量的78%,到2024年前8个月就飙到9.88万吨,比上年同期涨了30.67%,占咱们全国出口量的7.7%。本土企业觉得自己的市场被挤得没地方了,就想靠加税把中国产品挡在外面。 其实这两年巴西不光对二氧化钛下手,还对咱们的聚醚多元醇、汽车轮胎这些化工和材料产品搞过反倾销调查,明显是想给本土产业撑撑腰。 但这种做法看着是保护了本土企业,实际上最后倒霉的可能是他们自己人。钛白粉这东西用途广,涂料、塑料、造纸这些行业都得用,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咱们中国产品本来价格有优势,现在加了每吨1100多美元的税,相当于在原来出口均价2000美元左右的基础上,成本一下涨了五成以上,价格优势基本没了。 巴西的下游企业比如涂料厂、塑料厂,原材料成本一下上去了,要么自己扛着压缩利润,要么就把价格涨上去卖给消费者。 这么一来,巴西人装修房子买涂料、买家具的时候,花的钱就得变多,最后还是普通老百姓买单。而且从长远看,本土企业躲在关税后面,没了竞争压力,反而可能不想着升级技术、降低成本,慢慢就失去竞争力了,到时候产业还是强不起来。 对咱们中国企业来说,虽然有影响,但也不是没法应对。巴西市场占咱们钛白粉出口量的7.7%,不算特别大的份额。 现在很多企业已经开始调整方向,2025年9月的数据显示,对越南、埃及这些国家的出口一直在增长。 同时国内企业也在搞技术升级,比如氯化法钛白粉的出口增速已经超过了传统的硫酸法,高端产品的竞争力越来越强,就算巴西市场不好做了,还能靠其他市场和高端产品补回来。 不过话说回来,中国一直是巴西重要的贸易伙伴,这些年双方做了不少生意,互相都有好处。 现在巴西为了保护自己的弱势产业,就对中国产品加税,确实不太地道。而且这也不是个别情况,除了巴西,印度、欧盟这些地方之前也对中国钛白粉发起过反倾销调查,已经影响到咱们近四成的出口量。2025年1到5月,中国钛白粉出口总量比上年同期还降了1.57%,国内库存也涨了,6月底的时候库存差不多有48万吨,是年内最高的,工厂开工率也被迫降了下来,价格也一直上不去。 说到底,做生意讲究的是互通有无,中国产品能在巴西卖得好,根本上还是因为性价比高,是市场选出来的。 巴西要是真想让本土产业变强,应该想着怎么提升技术、降低成本,而不是靠加税把别人挡在门外。这种短视的做法,短期内可能让本土企业舒服点,但长远来看,既伤了贸易伙伴的情分,又害了自己的下游产业和老百姓,实在不是明智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