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身材奖”给了个被群嘲“虎背熊腰”的选手,这到底是审美进步,还是资本的又一场“行为艺术”?先别急着站队,这事远没那么简单。
有人欢呼,说这是对“白幼瘦”病态审美的有力反击,是东方女性自信的彰显。听上去特别“政治正确”,对吧?
但另一边,是前后矛盾的三围数据,和组委会那个语焉不详的“AI评分”、“肌肉密度92分”的解释。这套说辞,是不是感觉在强行喂你吃“科技与狠活”?
今天我就把话挑明了:这根本不是胖瘦之争,而是专业与敷衍的对决!
我们支持审美多元化,但绝不意味着专业标准可以被“自信”、“多元”这些漂亮的词汇随意糊弄过去。当一个选美比赛,连最基本的数据都自相矛盾,解释都充满“玄学”时,它伤害的不仅是公众的信任,更是那些真正为“健康美”付出汗水的女性。
别让“多元审美”成为一块遮羞布,掩盖了背后可能存在的“钞能力”或“内定剧本”。我们真正要捍卫的,是比赛的公平和对观众智商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