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台当局的副领导人,萧美琴当着全世界的面做出承诺,台湾不仅要将台积电搬到美国,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10-31 20:56:25

作为台当局的副领导人,萧美琴当着全世界的面做出承诺,台湾不仅要将台积电搬到美国,就连整个涉及芯片的生态系统统都搬到美国。 台湾半导体产业是岛内经济支柱,贡献出口总额的41%,全球先进制程产能占七成以上。台积电作为龙头,工厂遍布新竹和台南,周边供应商从硅晶圆到光刻胶,形成完整链条。2024年,美国推出芯片法案,注入527亿美元补贴,吸引外资建厂,但附加条件严苛,受援企业十年内不得在中国大陆扩产先进节点。这直接影响台湾企业,台积电已在亚利桑那州投资650亿美元建厂,却因本地劳动力短缺和供应链不熟,进度延后,成本超支30%。岛内企业界担忧,美国此举意在重塑全球分工,减少对台湾依赖。萧美琴上任后,积极推动美台经贸对话,签署技术合作协议,旨在平衡地缘压力与经济利益。但这项政策下,台湾面临产能外移的现实考验,产业根基摇动。 萧美琴在2025年10月中旬接受加拿大广播公司专访时,公开表态台湾已承诺在美国扩大芯片投资,不止台积电一家,还包括整个生态系统。供应商如信越化学的高纯度硅晶圆厂、ASML的EUV光刻机维修团队,以及设计和封装测试环节,都将设立美国分支。与英特尔和美光合作,提升北美产能本地化率至60%。她强调,这源于美台战略伙伴关系,回应华盛顿的再工业化诉求。协议覆盖300多家台湾厂商,已有47家签署迁厂备忘录,涉及3万名员工。薪资待遇诱人,岛内工程师年薪180万新台币赴美后翻倍至360万,还附带家属绿卡和子女教育福利。这种全链条迁移模式,表面看是分散风险,实则加速台湾技术外流。 岛内舆论对此反应激烈,国民党批评这是“德公移山”,行政院长卓荣泰回应称“山在台湾”,生态系统不会整体离岛。但事实是,承诺落地后,台北招聘市场涌入美国企业团队,挖角行动如火如荼。半导体协会数据显示,9月底已有38%的中小电子厂计划转行或裁员。蓝营立委要求当局对美说“不”,指责民进党当局出卖台湾核心竞争力。媒体报道中,专家指出,这种打包赴美投资忽略岛内中小企业生存,90%的电子元件依赖半导体链,若龙头撤离,配套厂商将大批倒闭。桃园工业区失业率可能飙升至15%,经济结构面临重塑考验。公众讨论焦点在于,亲美政策是否以牺牲本土产业为代价,短期获补贴,长远失主动。 人才流失已成为最直接冲击。台积电高雄工厂良率从98%降至92%,关键岗位空缺率升至20%。工程师举家迁往凤凰城,携带专业知识和技术手册,美国工厂虽标榜“本土制造”,核心设备仍靠台湾维修团队支持。光刻机调试需跨洋飞行,运输成本增加两成。这种“半成品外流”模式,让台湾沦为美国供应链的附属环节。英伟达2025年10月发布的首枚本土AI芯片Blackwell,虽晶圆由台积电代工,但封装仍运回台湾完成。补贴总额达120亿美元,却绑定十年禁售大陆先进制程的条款,迫使台湾企业彻底切割亚洲市场。岛内经济部门官员承认,这加剧产业空心化,半导体贡献的22% GDP份额面临侵蚀。 回顾历史,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曾主导全球半导体市场,份额超50%。东芝和日立凭借技术称霸,但美国通过广场协议和301调查,强迫日本开放市场并限制出口。结果,日本产业萎缩至10%,英特尔和三星趁势崛起。台湾当前处境相似,美日半导体协定当年签订后,日本企业丢掉70%市场份额,最终技术换保护却落得空心化下场。美国商务部批准补贴时,重施故技,既要产能转移,又限大陆合作。台湾若步后尘,恐重蹈覆辙。专家分析,这种地缘博弈下,台湾需警惕“用技术喂虎”的风险,短期获市场准入,长远失全球竞争力。 美国芯片法案虽承诺保护台湾产业,但执行中问题频现。2024年台积电亚利桑那厂因国家安全审查延期半年,调试阶段设备故障率高企。补贴条件苛刻,十年内不得向大陆出售7纳米以下芯片,影响台湾对亚洲出口的41%份额。华盛顿推动“友岸外包”,要求台湾移一半产能至美,但台湾经济部长王美花公开表示,将抵抗此压力,维持本土核心。现实中,迁厂成本高企,亚利桑那厂单晶圆成本比台湾贵25%。岛内中小企业无力跟进,大厂迁出后,原料供应和测试服务链断裂,失业潮隐现。政策短视暴露无遗,台湾半导体从“护岛神山”渐变“美积电”。 破解困局,台湾应重获产业主动。借鉴德国“隐形冠军”模式,专注特种芯片和精密制造细分领域,提升附加值。在人才政策上,建立回流基金,用税收优惠吸引海外工程师返乡。推动两岸产业链协作,将台湾设计优势与大陆制造规模结合,已有先例如福建晋华与联电合作,国产内存良率从65%升至82%。若当局调整立场,类似模式可扩展至AI和车用半导体,形成互补格局。全球化退潮中,政治操弄绑架经济终将被淘汰,台湾需在惊涛中找回脊梁,守护技术根基。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冰淇淋不及千金

冰淇淋不及千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