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安世半导体的讨论里,有一种声音格外坚定:要是安世真的破产,荷兰政府必须百

薛彤作琴 2025-11-01 11:32:38

最近关于安世半导体的讨论里,有一种声音格外坚定:要是安世真的破产,荷兰政府必须百倍千倍赔偿,中国就该把它制裁到倒闭,吸纳其技术人员,这样才能成为全球芯片强国,更有底气,还得对荷兰政府无限期追责,绝不谈判。这话听起来强硬,其实藏着中荷在半导体领域博弈的诸多细节。 首先得先搞清楚安世半导体到底有多关键,这家公司看着不如 ASML 名气大,却是全球汽车芯片的隐形巨头,车灯、发动机控制等基础芯片占全球近 50% 份额,传统燃油车得用 400 颗它的芯片,电动车需求量更是飙到 1000 颗。 更重要的是,安世 70% 的封装测试产能都在中国东莞工厂,核心原材料也依赖中国进口,中国市场还是它最贴近的增长引擎,新能源汽车、AIoT 这些热门领域的需求全靠中国团队洞察反馈。 荷兰政府之前以 “国家安全” 为由强制接管安世总部,停止中国籍 CEO,本质上是拿自己的核心产业命脉冒险。 制裁安世对荷兰的冲击早就显现了。中国商务部禁止安世中国子公司出口关键元器件后,荷兰到手的基本是个无法运转的 “空壳总部”,而东莞工厂很快宣布独立运营,一周内订单交付率就恢复到 95%。 全球产业链的连锁反应更狠,日产、大众等车企直接陷入 “芯片荒”,欧盟都急得在 10 月底紧急致电中方,请求临时放宽出口避免制造业停摆。 这还只是初步影响,要是真制裁到倒闭,荷兰不仅会失去千亿级的产业收入,还得面对全球车企的索赔潮,毕竟芯片断供造成的停产损失可不是小数目,所谓 “百倍千倍赔偿” 其实是对这种连锁损失的预判。 吸纳安世技术人员的说法也不是空谈。现在安世国内研发团队早就成了技术核心,规模达 6000 人,平均工龄 7 年,光第三代半导体研发人员就超 1500 人,核心成员全是中科院、清华等顶尖机构出身。 反观荷兰总部,只剩 200 多名行政人员,原有的研发团队早随产能转移到中国了。之前荷兰团队想用双倍薪资挖角中国骨干,结果只走了 9 个行政人员,核心研发团队一个没动。 这些人在车规级 SiC/GaN 器件设计、封装工艺等领域有深厚积累,主导的 1200V 车规级 SiC MOSFET 早就量产装车,良率达 95%,荷兰团队自己的同类项目都得求着中国团队支持。真要是安世倒闭,这些现成的顶尖人才自然会融入中国芯片产业,成为技术突破的重要力量。 对荷兰政府追责更有现实依据。荷兰当初接管安世靠的是美国主导的 “50% 穿透性规则”,可现在美国已经暂停这一规则一年,荷兰的法律依据瞬间瓦解。它还污蔑前 CEO “威胁公司安全”,却拿不出任何证据,本质上就是借政治手段干预企业运营。 这种单边操作破坏了国际商业规则,要是不追责,只会让更多国家效仿这种 “政治凌驾商业” 的做法,对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和全球供应链稳定都没好处。 ASML CEO 之前就警告过,切断中国供应链会让全球科技业倒退十年,荷兰自己显然也清楚这个道理,却非要冒进,追责正是对这种错误决策的回应。 现在的局面很清晰,中国手里握着产能、市场和核心人才三张牌,荷兰则卡在车企施压和产业空心化的两难里。 安世的命运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生死,更折射出全球芯片产业链的权力转移。要是真走到制裁倒闭那一步,中国吸纳人才强化产业优势,向荷兰追责索赔,本质上都是对破坏规则行为的反制,也是打造芯片强国的必然路径。 信息来源:中国商务部官网(半导体产业相关政策与回应): 闻泰科技公告(关于安世半导体相关事宜):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官网(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报告):

0 阅读:61

猜你喜欢

薛彤作琴

薛彤作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