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6月29日,原海军大连舰艇学院院务部主任连城,以侵害名誉权之由,将《林

混沌于浮云 2025-11-01 18:57:38

1987年6月29日,原海军大连舰艇学院院务部主任连城,以侵害名誉权之由,将《林海雪原》作者曲波以及7家媒体,诉至北京中级人民法院。而这一切纠葛,皆由《林海雪原》中203原型到底是谁引起。 话说这事儿得从头说起。先聊聊两位当事人。连城,山东人,家里穷得叮当响,早年为了混口饭吃,进了刘公岛的汪伪海军,当了个下士班长。这不是啥光彩事儿,但1944年11月,他带着500伪军起义,干掉30多个日伪头目,带着队伍投了八路军。抗战一结束,他就随胶东海军支队杀到东北,编进东北民主联军牡丹江军区二支队独立二团,当了参谋长,代号正好是203。 曲波呢,山东龙口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打过连队营队团级干部。解放战争那会儿,他也在牡丹江二团,任副政委,代号205。团里还有大名鼎鼎的杨子荣,当侦察英雄。俩人一块儿在林海雪原里剿匪,枪林弹雨共患难。解放后,连城去了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当院务部主任,退休了在大连养老。曲波转业地方,1954年动笔写《林海雪原》,1957年出版,一炮走红,卖了几千万册,成了红色经典。 书里少剑波是剿匪小分队队长,儒雅有谋,指挥若定,还和卫生员白茹谈恋爱。读者一看,这不就是团参谋长203吗?代号对上号,职务也贴合。可曲波从写完书那天起,就反复强调,少剑波不是某一个人的翻版,而是许多青年指战员的综合体。他自己也承认,有自己的影子,比如指挥战斗的经历,和老婆刘波的爱情故事,刘波就是护士出身。 这平静了30多年,1986年11月16日,《黑龙江日报》突然扔出一枚炸弹:《“203”首长话当年》。作者是大连海军舰艇学院通讯干事唐世宗,他听连城给新兵讲革命传统,提到自己是二团参谋长203,和杨子荣一块剿匪,唐就加工成通讯,直接点名连城是少剑波原型,还说座山雕就是他带队抓的。文章一出,火了。 你别说,这稿子转载如潮。《大千世界》、《文艺报》啥的,7家媒体跟风,读者炸锅了。连城一夜成名人,很多人上门拜访,说你是我们心中的203。可连城自己后来澄清,他讲课只提历史事实和代号,没说自己是原型,唐世宗发稿前也没让他核实。唐说给过他看,他否认,没证据。 曲波在北京看到转载,气不打一处来。他作为作者,最有发言权,哪能让别人抢风头?尤其连城,早年伪军身份摆那儿,1944年才起义,剿匪时他确实在团里,但曲波觉得他没带过小分队,没那经历。曲波先在《文艺报》发专访《不是为某人立传》,直指连城背景,强调小说不是个人传记。 这还不解气,1987年第4期《中国法制文学》,曲波又发署名文《从谈起》。他明说连城没打过仗,身高体胖行动不便,还用“驴唇不对马嘴”“行骗”这种词,火药味十足。连城一看,血压直线上升,觉得名誉扫地,忍不了了。 1987年6月29日,连城真枪实弹,拄着拐杖去北京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曲波和那7家媒体,侵害名誉权,要讨说法。这官司一打,牡丹江老战友都傻眼了,当年一块出生入死的兄弟,怎么撕破脸?消息传开,报纸又跟进,全国瞩目。 说实话,这事儿双方都有理有据。连城理在哪儿?二团档案清清楚楚,独立二团代号2开头,参谋长203就是他,职务身份对得上。剿匪时他确实在,讲历史没错。媒体转载也正常,热点嘛。曲波理在哪儿?文学作品高于生活,少剑波是艺术加工,融合了曲波自己、连城和其他战友的元素。他早声明过,不是一人一传。问题是曲波文章用词太狠,点名道姓挖苦,伤人太深。 法院开庭那天,俩老头都来了,年事已高,身体吃不消,气急败坏都住院了。法官一看,这俩革命老人打官司,两败俱伤多亏?当庭调解,庭外和解。曲波承认用词不当,连城撤诉,握手言和。法官陪着,他们聊起当年雪地战斗,感慨年纪大了,脾气还冲动,伤了战友情。后来媒体报道,他们重逢,言归于好,不再纠缠原型。 这案子搁那儿,挺有嚼头的。第一,文学原型这东西,本来就模糊。曲波没错,艺术家总爱综合,真实人物看不出全貌。连城代号实打实,但小说加了浪漫主义,儒雅恋爱那段,更像曲波自家事儿。争来争去,读者乐了,书火了。 第二,媒体责任大。唐世宗那稿,加工过头,没核实就发,7家转载不查来源,热点至上,名誉权谁管?现在网络时代,更得警惕,假新闻满天飞,一篇博文就能毁人。 第三,老同志名誉权得护。连城起义功劳在那儿,伪军背景是历史,翻旧账不地道。曲波文章虽为澄清,但挖苦太过,法庭就是教训。搁今天,这算网络暴力,早封号了。

0 阅读:3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