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会晤结束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10月31日晚写道:我与中方会面,强调了直接坦诚

红雯看国际 2025-11-02 19:49:47

中日会晤结束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10月31日晚写道:我与中方会面,强调了直接坦诚对话的重要性,正是因为存在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和意见分歧。中方表达了各种关切,并探讨了合作的可能性。我打算继续与中方就日本国民安全和地区和平进行深入对话。

先说说为什么必须坦诚对话。之前一段时间,高市的对华态度变过好几次。她刚上台时还通过外相释放过合作信号,叫停了内阁成员窜台的计划,想换点经济合作的空间,但中方没给明确的会晤承诺,这让她的试探没达到目的。后来她内外压力都大,自民党陷在黑金丑闻里,和公明党闹掰了,只能靠维新会撑着,内阁支持率跌到 38%,就开始走强硬路线,接连踩了好几条红线。

台海问题上,她在参议院明确说台湾海峡和平和日本安全直接相关,还让日美航母去台湾东部海域附近搞军演,默许维新会代表团带前防卫省官员去台湾谈防务。

历史问题上,她政府审定的高中历史教科书把 “南京大屠杀” 改成 “南京事件”,删了 “日军杀害大量平民” 的说法,还派自民党副总裁去靖国神社献花,这是 2015 年以来第一次有这么高级别的官员去。

经济上,她出台法案拿 1.2 万亿日元鼓励企业把生产线从中国迁走,限制 23 种半导体设备出口,审批时间拉长到 90 天,这些动作都让中日关系紧张起来。正因为有这些实实在在的分歧,不坦诚根本没法谈,所以她才会特意强调这一点。

高市说的共同关心的问题,其实能从双方之前的互动里看出来。10 月 23 号中日刚在东京搞过海洋事务高级别磋商,两边谈了海上防务、执法安全、海洋经济这些事,还说要把东海建成和平之海。

经贸合作更是绕不开的,有调查显示 58% 的日本受访者都觉得中国是重要贸易伙伴,65.3% 认为中日经济合作对日本未来重要,2024 年日本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就有 87 亿美元,占了四成多。全球问题上,气候变化是两国受访者最关心的,这些都是双方能坐下来聊的共同话题。

中方表达的各种关切,正好对应了高市之前踩红线的那些事。外交部在 10 月 29 号就明确回应过,台海问题上强调日本无权干涉中国内政,历史问题说篡改历史会损害日本信誉,产业链问题表示要维护中国企业权益,必要时反制。海洋事务磋商里,中方也敦促日方停止涉海消极言行,尊重领土主权,这些都是中方实实在在的态度,肯定会在会晤里当面说清楚。

双方探讨的合作可能性,不是空口许诺,有具体领域可以落地。海洋事务磋商里已经确认要加强海事搜救、海洋环保、渔业管理这些合作,还说好了明年在中国搞下一轮磋商。

经贸方面,虽然有出口管制的摩擦,但丰田、本田这些日企都联名反对供应链政治化,10 月下旬日本对华汽车出口订单降了 18%,企业压力大,肯定希望在合作上找到突破口。全球治理里的气候变化,两国都有合作需求,这些都是探讨的具体方向。

高市说打算继续就日本国民安全和地区和平深入对话,这里的国民安全其实有不少实际内容。她之前说日本面临前所未有的安全威胁,一方面是地区局势里的台海、朝鲜半岛问题,另一方面是经济上的供应链安全,日本企业依赖对华合作,断了供应链会影响就业和物价,65% 的日本民众反对因为对华摩擦涨价,这都是国民安全的一部分。

地区和平更是双方的共同需求,调查显示 62.2% 的日本受访者不希望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希望推动合作,而且中日作为亚洲大国,地区稳定对两国都重要,这也是她想继续对话的原因。

不过这些对话能不能落地,关键还看行动。高市之前说过不少合作的话,但实际做的却是限制出口、篡改历史,中方一直强调言必行、行必果。

接下来如果她能在台海问题上停止军事试探,历史问题上纠正教科书错误,产业链上取消不合理管制,合作才能真的推进。要是只说不做,光靠口头强调对话重要性,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毕竟中日关系里,分歧要靠实际行动管控,合作要靠具体措施落地,这才是对话能持续下去的根本。

0 阅读:276
红雯看国际

红雯看国际

国际新鲜事每天更新,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