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秋,毛泽东在瑞金第一次见到刘伯承,看着他独眼蒙纱,身上有伤,却穿得整齐,文质彬彬,他笑说:“四川人都说你是龙下凡。”刘伯承答:“主席,江河挡不住龙,我愿跟你打仗。”这句话,后来成真了。 刘伯承1892年出生在四川开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接受私塾教育,后来转入新式学堂,但家境贫寒让他早早辍学务农。1911年,他加入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次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毕业后在川军中从司务长干起,一步步升到连长。1913年二次革命时,他随部队讨袁,失败后流亡上海,加入中华革命党。1915年回四川组建护国军第四支队,1916年在攻打丰都时右眼被击伤,从此留下残疾。1917年,他参加护法战争,任旅参谋长,后在四川督军署任职。1920年参与与滇军作战,部队扩编,他任团长。1923年讨伐吴佩孚,任东路讨贼军司令,取得成都附近战斗胜利,但右腿又受重伤。 伤好后,刘伯承在成都接触杨闇公和吴玉章,开始了解马克思主义。1925年,他随吴玉章到广州、上海、北京考察,次年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重庆地委军事委员。以国民党中央特派员身份回川,推动响应北伐。1926年底,他与杨闇公、朱德发动泸顺起义,任国民革命军暂编第十五军军长,坚守泸州对抗刘湘进攻。1927年泸州失守后撤到汉口,同年7月秘密赶赴南昌,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参谋团参谋长,率部南下。起义军在潮汕失败,他转到上海。11月与吴玉章等人赴苏联学习,先在高级步兵学校,后转伏龙芝军事学院。1929年中东路事件时,他参与远东游击队,对抗张学良部队。1930年毕业回国,任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和长江局军委书记,协助周恩来工作,举办军事训练班,教授暴动、游击战和运动战知识。1932年初到瑞金,任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 1932年秋,刘伯承从苏联返回后,任红军学校校长,不久升为中央军委总参谋长。他参与指挥第四次反围剿,协助朱德和周恩来在前方指挥,取得重大胜利。他还撰写文章讨论游击队问题,并翻译苏军教材。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中,因与博古和李德意见分歧,被降为红五军团参谋长。10月中央红军长征开始,他任中央纵队司令员,协助董振堂执行后卫任务。12月复任总参谋长。1935年1月遵义会议前,他与毛泽东讨论军事策略,支持游击战、运动战、调动敌人和集中兵力打歼灭战。会议上,他支持毛泽东领导红军。会议后,他指挥先遣部队突破乌江,攻取遵义。 遵义会议结束后,刘伯承任红军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指挥作战。红军陷入赤水河谷包围,他负责部署渡江转移。四渡赤水中,他制定方案,部队多次渡河调动敌人,第一渡在土城附近,第二渡回遵义,第三渡佯攻贵阳,第四渡摆脱追兵,甩开几十万敌军。随后指挥强渡金沙江,集中船只,三天内大军过江。过江后进入彝族地区,他率队与小叶丹会面,结盟后红军三天过境。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他反对张国焘南下,支持北上。张国焘罢免他总参谋长职务,让他任红军大学校长,但他继续布置作战。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他复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 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刘伯承任129师师长,与邓小平合作,开辟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10月指挥769团夜袭阳明堡机场,炸毁日军飞机24架。1938年指挥神头岭战斗,歼灭日军1500余人;七亘村战斗连续设伏打击日军。他还指挥长生口战斗,歼灭日军一个加强中队,并部署主力进冀南开展平原游击战。抗日期间,他注重根据地建设,发展武装力量,多次粉碎日军扫荡。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刘伯承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指挥上党战役,歼灭阎锡山部3.5万人;平汉战役配合重庆谈判。1946年指挥定陶战役和巨金鱼战役,各个击破国民党军。1947年6月率军渡过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歼灭国民党9个半旅;挺进大别山,在汝河边指挥部队推进百里,占领要地。这次行动成为战略转折点。 1948年,刘伯承任中原军区司令员,指挥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切断津浦路,攻占宿县;第二阶段主攻黄维兵团,历时65天歼灭国民党55万余人。1949年4月指挥渡江战役,占领南京,任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下半年率军进军大西南,通过南泉战役和成都战役,攻下四川、云南、贵州和西康。 1949年后,刘伯承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和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负责剿匪和地方建设。1951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挑选教材、制定课程、抓训练工作。1954年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和训练总监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57年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1959年任中共中央军委战略小组组长。1966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他一生注重军事教育,培养了大批干部。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