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中欧班列停运,是因为波兰关闭了边境,现在又来了 波兰这波为支持立陶宛推迟开放波德拉谢省边境口岸的操作,简直是把中欧班列这条“货运大动脉”当成了地缘政治的筹码,物流圈炸锅纯属意料之中,毕竟这口岸可不是普通的通道,而是中欧班列进入欧盟的“咽喉”。 要知道,欧洲铁路货运协会早有数据,85%-90%以上的中欧班列都得经过波兰,尤其是波德拉谢省连着的白俄罗斯布列斯特枢纽,再到波兰马拉舍维奇转运站,这一串是北线最核心的线路,几乎承载了中欧铁路货运的大半壁江山。 2024年的数据摆在那儿,光经过波兰的中欧班列货值就超过290亿美元,给波兰带来的税收都有2亿美元,更别说马拉舍维奇那个小镇靠这枢纽从年吞吐量5万标准箱涨到35万箱,带动1.2万人就业,失业率从12%降到4%,这些都是真金白银的实惠。 可立陶宛偏要挑事,拿“带走私烟草的气象气球”当借口关闭边境,这理由听着跟拍谍战片似的,白俄罗斯递抗议照会说单方面挑衅一点不冤,毕竟连欧盟公民的通行权都受了影响。 结果波兰生怕站队慢了,总理图斯克跟立陶宛总理一拍板就把开放时间往后挪了半个月,美其名曰“支持盟友”,合着盟友的面子比几百亿的货运生意还重要? 这已经不是波兰第一次这么折腾了,就在9月份,他们刚以俄白联合军演为由关闭过同个边境口岸,那回才关了两周,就有300多列班列滞留在白俄罗斯境内,货值高达250亿欧元,全是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这些高附加值货物。 德国博世集团当时都发了紧急声明,说变速箱传感器库存只剩7天,生产线被迫改成每周工作4天,大众、宝马那些车企9月减产30%,直接损失超20亿欧元。 这次更过分,一推迟就是半个月,比上次时间还长,而且正好赶上欧洲圣诞备货的关键期,要知道中欧班列拉的货里,35%都是保质期短的精密仪器,每延误一天损失就超500万欧元,那些跨境电商的圣诞礼品要是卡在路上,错过零售商的进货窗口期,直接就得砸手里。 上次波兰关口岸3天,义乌就有货主损失近200万,这次半个月,滞留的班列估计得奔着400列去,货值保守也得超40亿,还没算物流企业要赔的违约金和额外仓储费。 物流圈能不炸吗?货代公司的电话都被货主打爆了,之前承诺的18天时效现在直接变成“待定”,DHL都干脆给客户发了延误通知。 更讽刺的是,波兰自己也没捞着好。 9月那次关闭,边境城镇的铁路工人直接没活干,仓储企业因为货物积压濒临破产,日均经济损失超2亿欧元,这次推迟开放只会更糟。 马拉舍维奇枢纽的装卸设备得闲置半个月,当地靠物流吃饭的小商户都得喝西北风,那些之前靠班列出口到中国的波兰农产品,现在也得卡在边境烂掉。 要知道2024年中欧班列货运量同比增长10.6%,货值涨了85%,这对经济本就不算拔尖的波兰来说,是实打实的增长点,结果为了所谓的“盟友义气”说停就停。 有人说不行就绕路?哪有那么容易。中欧班列虽有南中西三条线,但北线是最顺、效率最高的,南线得绕经哈萨克斯坦、里海、土耳其,成本比北线高30%,里海的轮渡舱位还得提前三周订,根本接不住突发的积压货量。 9月那次关闭时,班列公司试过走圣彼得堡的铁海联运,结果俄罗斯铁路公司坦言每周只能承接5到6列,堆场早就满了,新增列车得排到12月。 就算现在有了北极航线,18天能到欧洲比班列还快,但这条线刚开通不久,运力有限,首航的“伊斯坦布尔桥”轮也就装1000多个标箱,根本消化不了每天十几列的班列量。 而且改道的额外成本最终还得算在货主头上,之前北线一停,每列班列成本就增加上万美元,供应链综合成本涨了15%,中小企业根本扛不住。 说到底,波兰这操作就是把经贸当政治筹码,背后还藏着讨好美国、刷北约存在感的小心思。美国《政治》杂志都援引波兰前情报局长的话说,华盛顿肯定乐见这些路线被关闭,毕竟削弱中欧经济联系符合美方利益。 可波兰忘了,自己的枢纽地位是建立在互利共赢上的,9月那次关闭,中国直接亮出北极航线这张牌,欧洲企业也纷纷给欧盟施压,波兰最后只能灰溜溜重开口岸。 这次又故技重施,要是物流企业彻底转向南线或北极航线,波兰丢的可就不只是短期税收,而是长期的物流枢纽地位。 白俄罗斯都看得明白,上次波兰关口岸时,人家直接把货物停留时间放宽到72小时,启动24小时通关,还调拨200辆平板车分流货物,反观波兰,为了个站不住脚的借口,硬是把送上门的生意往外推,这波“支持盟友”的代价,最后还得自己买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