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李在明下了一步险棋,在没有和中国官方商议的情况下,率先向公众公布了一个与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1-03 11:10:14

韩国总统李在明下了一步险棋,在没有和中国官方商议的情况下,率先向公众公布了一个与中国相关的重磅消息。这个举动,可能会改变中韩关系。 中美在海事和造船领域的比拼,早就到了白热化的地步。美国先动手,拿所谓的301调查当借口,给中国船舶加征高额港口费,就是想把造船订单逼回自己国家。   2025年10月10日,中国交通部宣布10月14日起对美国相关船舶收特殊港口费,标准跟美国对着来,起步价定在每净吨400元人民币,之后也打算慢慢涨到1120元人民币。   中国的反制范围还更广,不管是美国公司owning或者运营的船,还是美国人持股超25%的船,甚至美国籍船、美国本土造的船,都在范围里。   不过也说了,每次航行只在第一个中国港口收,一年最多收五次。这一下直接打在了美国造船业的命门上——美国造船业全球产能才占0.1%,可全球前十的港口里中国占了七个,美国船要靠中国港口的程度,比中国船依赖美国港口深多了。   这场大国掰手腕里,最受夹板气的其实是韩国。韩国造船业常年稳坐全球第二的位置,中美刚开打的时候,韩国还趁机捞了波短期好处。   美国给中国船企加港口费后,现代重工、三星重工这些韩国龙头立马行动,搞出“零风险交付”的保障,还专门组队去对接那些受影响的船东。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也跟上,设了专项基金,给船企放年利率才3%的低息贷款。   这套组合拳下来,韩国造船业2025年上半年赚了不少,新接订单占比从之前的13.3%一下子冲到25.9%,特别是集装箱船这块,一度攥着全球一半的订单,不少原本跟中国合作的客户都转投韩国,韩国船企股价跟着涨,跟中国船企订单下滑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但这种短期甜头背后,藏着韩国扛不住的长期风险。中国加港口费反制的同时,还精准打击了韩国船企在美国的布局——2025年10月14日,商务部把韩华海洋的五个美国子公司列入了不可靠实体清单。   中国这一制裁,直接禁止国内企业跟这五家子公司做生意,韩华海洋当天股价就暴跌,市场上恐慌情绪到处蔓延。更关键的是,韩国造船业跟中国产业链绑得死死的,不管是船舶零部件还是钢材采购,好多韩国船企都得靠中国市场。   中美越打越凶,韩国彻底陷入两难——既不敢把美国这个老盟友得罪死,又不能丢了中国这个重要合作伙伴和产业链关键环节。   尹锡悦当总统那会一门心思“亲美亲日”,拼命推进美日韩三边安全合作,为了拉日本进同盟,在慰安妇、领土争端这些历史问题上一再让步。   他还打算废掉文在寅政府当初跟中国承诺的“三不”原则,想接着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这些操作严重碰了中国的战略安全红线,中韩关系一下就冷了下来。   2024年12月尹锡悦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还搞了戒严,国会立马就启动弹劾,到2025年4月4日,韩国宪法法院8个法官全票通过弹劾,尹锡悦成了韩国宪政史上第二个被赶下台的总统。   他留下的烂摊子不少,国内政局一团乱,中韩关系僵在那儿,外交上还跟美国绑得太紧,把韩国逼到了死胡同。   李在明就是在这种烂摊子上接的班,刚上台就拿出了跟尹锡悦完全不是一个路数的外交打法——不再像以前那样“美国说啥就是啥”,开始想自己做主搞外交。   这种转变不是一时兴起,是美国的一系列操作把韩国逼得忍无可忍。之前美韩谈贸易,美国态度横得很,张口就要韩国承诺给美国投3500亿美元,还规定90%的收益得归美国,甚至拿移民当借口,突然抓了韩国企业派去美国的技术人员。   这让韩国国内反美情绪越来越浓,也给李在明调整外交方向铺好了国内的路。   就在中美造船打得难解难分,韩国产业快扛不住的时候,李在明干了件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冒险事儿。   他没提前跟中国官方打任何招呼,直接开了场总统府临时发布会,当着所有人的面放了个跟中国有关的大消息:韩国要暂停韩华海洋对美国费城船厂的后续投资,同时要研究中韩造船业合作的可能性,还打算请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参与韩国釜山造船基地的扩建。   这消息一放出来,全球舆论都炸了——要知道韩华海洋给美国投钱,是美国重振造船业的关键一环;而请中国船企进自己的核心造船基地,更是彻底打破了韩国之前在中美之间含糊其辞的平衡。   李在明敢这么不按常理出牌公布消息,心里早算得门儿清。他很清楚,要是提前跟中国商量,消息八成会走漏,美国肯定会跳出来拦着。   果不其然,美国刚知道韩国要停掉对美造船投资,就通过驻韩大使馆表达了“严重关切”,还放话要重新掂量美韩贸易协定里的优惠条款。   但李在明在发布会上说得很明白:韩国的外交和产业政策,得把自己国家的利益放第一位,现在全球产业链都在重新洗牌,跟主要经济体都搞好合作才是正经事。

0 阅读:1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