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有个八路军营长受了重伤,治了整整一年,动了7次手术还没好,在去延安的

靖江的过去 2025-11-03 11:52:25

1943年,有个八路军营长受了重伤,治了整整一年,动了7次手术还没好,在去延安的路上,他的伤却突然好了! 1944 年夏,延安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诊室里,几位医生围着担架。担架上是八路军军官,医生们满脸震惊。 这人是张中如,21 团一营营长。一年前,他在山西交城抗日战场,被日军子弹打穿左胸。 他先后做了 8 次没有麻药的开胸手术,左胸塌陷成碗口大的凹坑。当时医生断言,他活不过几个月。 没人想到,经过 20 多天山路颠簸,没接受任何治疗的他,胸腔里的脓血居然没了。他甚至能自己下床走路。这桩跨千里的生命奇迹,得从一年前的伏击战说起。 1943 年 3 月中旬,晋绥八分区交城沟口山上,张中如举着望远镜。他在观察日军运输队的动向。 “给我打!” 他一声令下,八路军战士们立刻开枪,枪弹接连射出。 弹药打光了,张中如第一个跳出壕沟冲锋。日军机枪手盯上了他。 子弹带着战场碎屑嵌进肺部。他躺在门板上,忍着剧痛指挥战士转移。直到所有人撤走,他才在山洞里昏过去。 赶来救他的是德国犹太医生米勒。这位国际主义战士当时正赶路经过八分区,听说有重伤员就立刻赶了过来。 现场缺医少药,米勒只能借着 4 支手电筒和蜡烛的光做手术。没有麻药,张中如咬着被单硬扛。 手术做了一个多小时,米勒从他胸腔里挖出满满一捧腐肉和碎骨。3 床被单都被咬碎了,他后背也 被自己指甲抠出深深血痕。 术后,米勒留下一个篮球内胆:“每天吹气排脓,才能保住性命。” 张中如照着做,每吹一次,伤口就涌出一股脓液。 可伤口刚见好转,又再次化脓。他开始咳出带骨渣的黑血,还发起持续高烧,后来确诊是得了肺脓肿。 接下来一年里,张中如被转到晋绥军区后方医院,又做了 7 次补充手术。医生切掉他 3 根肋骨,排脓管越换越粗。 最后一次手术,清理出 8 盘脓血。医生看着他塌陷的胸腔摇头:“伤得太深,弹药碎屑清不干净,怕是挺不过这个夏天。” 但这个从枪林弹雨里闯出来的硬汉没放弃。就算卧床不起,他也总念叨:“还能再杀鬼子。” 1944 年夏,晋绥军区决定送他去延安,那里医疗条件更好。4 名战士抬着担架,踏上了去 “红色圣地” 的秘密交通线。 为躲开日军封锁,担架队只能走崎岖山路。白天躲起来,晚上才赶路。 “每走一步,胸腔里的五脏六腑都在晃。” 张中如后来回忆。一开始,他疼得浑身冒冷汗。 可走着走着,他感觉胸口的憋闷感渐渐减轻。战士们不知道,颠簸的山路让胸腔深处的脓液慢慢流了出来。 对延安的向往,也给了他强烈的求生意志。20 多天里,他们穿过吕梁山的 “钢铁走廊”,躲过好几次日军巡查,终于到了延安。 延安的医生反复检查,个个惊叹:胸腔里的脓液基本排净了,受损的肺部竟开始自己愈合。 这奇迹背后,是战友们用臂膀搭起的生命通道,是张中如钢铁般的意志,更是抗战年代中国人绝境求生的韧性。 伤好后,张中如被任命为晋绥军区作战科科长。他仅凭右肺呼吸,坚持工作,先后参与了百团大战、绥包战役等诸多战役。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时张中如正坐在窑洞前,听见山下传来呼喊:“鬼子投降啦!”“抗战胜利万岁!” 那一夜,他和战友在窑洞前点起篝火,兴奋得没睡着。多年后他还说,延河两岸篝火的场景,一直刻在脑子里。 1964 年,张中如晋升少将军衔。后来,他创办了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这所学校前身是中央军委外国语文学校。他带着师生白手起家,还亲自去迎接海外归国的教授,培养出大批军事人才。 2017 年,他登上央视春晚,对着全国观众敬军礼。当时他自我介绍:“我叫张中如,1937 年 5 月参加红军,今年 98 岁。” 没人知道,他靠右肺呼吸了几十年,这侧肺后来还查出癌症,功能不及常人一半。 2019 年 9 月 12 日,张中如以百岁高龄逝世。随着他去世,当年的开国将星又少了一位,健在的仅剩 11 人。 这位历经九死一生的开国将军,用百年人生诠释了 “山河无恙,吾辈当为脊梁”。

0 阅读:52

猜你喜欢

靖江的过去

靖江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