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两张图。第一张图,是一台车的右前轮。第二张图,是一台车的右后轮。简单聊聊图

半兰说汽车啊 2025-11-03 12:56:16

先来看两张图。

第一张图,是一台车的右前轮。第二张图,是一台车的右后轮。

简单聊聊图里的现象以及区别。

1. 这个现象之一叫做轮胎羽化。也就是两张图里呈现的,轮胎规则的出现羽毛状倒刺现象。之二,叫做橡胶糊化。也就是两张图里呈现的,胎块出现的类似波浪状粗糙区域。

2. 如果足够细心,你可以看到两条轮胎毛刺出现的位置正好相反。图一在前方,图二在后方。这是因为,图 1 的羽化,主要由制动力导致。图 2 的羽化,主要由驱动力主导。而且两条轮胎都在高温或极高温下工作过。一旦橡胶温度越过过渡区,继续升温,就会朝向 rubber state 发展。这时橡胶会呈现一种类似流体的形态,但依然保持结构强度和剪切模量,重制动下的前轮,橡胶受到地面拉扯,前端被拉伸后端被“推平”,就是图 1。而一旦温度继续提升,橡胶流动性越来越强,进入塑性流动 (rubber flow),结构强度、剪切模量无法保持,就会出现图 2,橡胶收到驱动力和地面摩擦力双重作用,前端被推平,后端被拉伸,并且因为温度太高被撕裂,所以形成图 2。

3. 轮胎表面的粗糙波纹,就是轮胎在进入 rubber state 时,呈现流体状态。离开地面后,瞬间凝固形成的。图 1,说明轮胎工作在一个非常好的温度区间内,表面结构完整,只是有轻微纹理出现。图 2,说明轮胎超温,橡胶呈现过度流体状态进而产生糊化并出现剥落状纹理。这说明轮胎橡胶有一点“沸腾”,离开路面后降温冷却留下了当时的痕迹。

4. 如果你的车,日常正常行驶,没有什么激烈驾驶行为,但是出现羽化现象,几乎 100% 都是因为四轮定位的前束和倾角数据错误。如果有激烈跑山或赛道驾驶,那么你应该就可以看到羽化现象。图 1 属于轮胎刚刚好的表现,图 2 属于过热后的表现,同时出现了羽化、糊化和氧化三种现象。

这篇文章属于我跟 GPT 合作完成。之所以说合作,是我把这两张图传给 GPT,我说一个是前轮一个后轮,考考它这是什么现象,怎么导致的。结果它立即判断出,我搞类似赛道、飘移激烈驾驶来着,而且准确判断出了前后轮,并基本准确的说出了成因。

别不正经说车

0 阅读:50
半兰说汽车啊

半兰说汽车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