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凯恩生前那句俄罗斯是伪装成国家的加油站的说法,一直争议不小,但结合中俄不同的国

观今言史啊 2025-11-03 16:01:48

麦凯恩生前那句俄罗斯是伪装成国家的加油站的说法,一直争议不小,但结合中俄不同的国情来看,这话确实戳中了俄罗斯经济的痛点。   先说说俄罗斯关起门过日子的底气,全靠老天爷赏饭,它的国土面积太大了,黑土地随便种点粮食就吃不完,每年还能大量出口,自给率高得很。   能源更是不用提,天然气产量全球领先,石油也够挖很多年,就算西方不买,转头卖给亚洲国家,收入也能稳住。   这两年西方制裁那么狠,俄罗斯超市里的米面油照样不缺,经济还能保持增长,靠的就是这些硬邦邦的资源底牌。   这种资源优势,也让俄罗斯民众对经济的期待变得很实际,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起起落落好几回,大家早就习惯了不追求高速增长,只要基本生活有保障就行。   现在就算消费支出降了,很多人宁愿多加班、少花钱,也能接受这种日子。   不像其他国家,民众对收入增长、就业机会要求很高,一旦经济放缓就容易有不满情绪,俄罗斯这种低期待,反倒成了经济的缓冲垫。   但这种“躺平”式过日子的代价,就是科技创新的掉队,苏联时期虽然经济结构有问题,但在航天、军工这些领域能跟美国掰手腕,还有不少民用科技拿得出手。   可解体后,俄罗斯把精力都放在卖资源上,慢慢放弃了高端制造业和科技研发,现在除了军工还能维持,民用科技产品很少能在国际上立足,连日常用品都得靠进口。   之前有报道说,它的科技水平甚至被调侃成非洲水平,这话虽然夸张,却反映出创新能力的衰落。   更关键的是,俄罗斯对能源的依赖比苏联时期还严重,苏联虽然也靠石油出口赚钱,但当时还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撑着,能源占出口的比例没那么高。   现在俄罗斯不一样了,能源出口撑起了财政的大半壁江山,经济好坏全看国际油价气价脸色。   油价涨了,日子就好过点;油价跌了,财政马上紧张。这种单一的结构太脆弱,就像加油站只能靠卖油赚钱,要是哪天汽车都用电了,立马就没生意。   这种依赖还带来了连锁反应,让俄罗斯离一流国家的竞争越来越远,一流国家得靠科技创新和高端产业立足,比如中国靠制造业和科技突破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可俄罗斯除了能源和核武器,拿不出更多能影响世界的实力,在全球产业链里,它只负责提供原材料,根本没话语权,别人给的价格再低,有时候也得卖,因为没有其他能赚钱的产业顶上来。   中俄国情的差异在这儿体现得特别明显,中国缺能源粮食,必须靠科技创新和制造业突围,只能往前冲;俄罗斯有资源兜底,能停下来歇脚,却也失去了奔跑的动力。   麦凯恩的说法虽然尖锐,却点出了一个现实:只靠卖资源撑不起一流国家的架子,俄罗斯要是不能打破对能源的依赖,“加油站”的标签恐怕很难撕掉。   参考资料: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结构之殇——从苏联到俄罗斯》

0 阅读:1
观今言史啊

观今言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