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总统罕见发声中国:若想全球和平,中国必须放弃一样东西!在一个各国都小心翼翼

慕蕊看趣事 2025-11-04 15:22:01

新加坡总统罕见发声中国:若想全球和平,中国必须放弃一样东西!在一个各国都小心翼翼处理言辞的时代,新加坡领导人如此直白地对中国提出要求,确实不常见。他提出的那个“东西”,听起来也颇为抽象——“过度的自给自足政策”。 新加坡总统尚达曼,2025年10月15日跑去美国华盛顿,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一个讲座上,公开给中国“上课”了。 他原话的大意是:中国如果想推动世界和平,就必须放弃“完全自给自足”的路线,要和美国、欧洲搞“互相依靠”。 这话一出来,全球舆论,尤其是咱们中文圈,一下就炸了锅。我听完第一反应是有点懵,紧接着就觉得,这事儿,极其讽刺。 要弄明白这场争议的核心,得先看看中国的自给自足政策到底是什么样。就拿粮食来说,中国一直坚持“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2024年粮食产量达到6.09亿吨,谷物自给率超过95%,但这并不意味着拒绝进口。 去年中国进口了1.12亿吨大豆,其中从巴西进口5300万吨,阿根廷1100万吨,甚至从非洲的莫桑比克也进口了20万吨。这种“主粮自给+杂粮进口”的模式,既保证了14亿人的饭碗安全,又深度参与了全球粮食贸易。 新加坡总统提到的“过度”,可能是误将中国的“安全底线”当成了“封闭政策”,却没看到中国大豆进口量占全球贸易量的60%,是巴西、阿根廷最大的大豆买家,一旦中国减少进口,这些国家的农业经济都会受到冲击。 芯片领域的情况更能说明问题。中国确实在推动芯片自给自足,2025年芯片自给率目标是70%,华为、中芯国际等企业也在技术上不断突破,中芯国际甚至用国产DUV光刻机实现了5nm工艺试产。 但这并非“闭门造车”,去年中国进口芯片金额依然达到3200亿美元,从荷兰ASML进口了12台DUV光刻机,与新加坡的安华高也有近百亿美元的合作。中国的芯片自给自足,是在西方技术封锁下的无奈之举,也是为了避免被“卡脖子”。 就像2024年美国暂停三家大豆企业输华资质一样,如果芯片也被断供,中国的科技产业将遭受重创。这种“自主可控+国际合作”的模式,怎么看都算不上“过度”,反而体现了对全球供应链稳定的负责态度。 中国的自给自足从来不是为了脱离全球,而是为了更好地参与全球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额累计超过12万亿美元,在东南亚修建了超过3000公里的铁路和公路,帮助当地提升了物流效率。 就拿新能源领域来说,中国虽然光伏组件产量占全球80%,但依然从马来西亚进口硅料,从德国进口生产设备,2024年新能源产品出口额达到5600亿美元,带动了全球清洁能源的发展。 新加坡作为国际航运枢纽,每年有近30%的货物是往返中国的,中国的发展其实给新加坡带来了巨大机遇。如果真像新加坡总统说的那样放弃自给自足,中国反而可能因为供应链脆弱而陷入被动,这对全球经济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现在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自给自足政策存在误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西方媒体的片面解读。中国从来没有说过要“完全自给自足”,而是强调“关键领域自主可控”。 就像粮食安全,中国保障主粮自给,是为了在全球粮食危机时不拖累其他国家;芯片自主,是为了在技术封锁时保持产业链完整。 这些政策不仅保护了中国自身,也为全球供应链提供了稳定性。新加坡作为小国,担心大国博弈影响全球秩序可以理解,但将中国的安全策略解读为“威胁全球和平”,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真正的全球和平,应该是各国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基础上互利合作,而不是要求某一个国家放弃自己的安全底线。 官方信源: 人民网:政策解读:我国未来不会大量进口粮食 齐鲁壹点:华为万卡超节点破局,中国芯片从卡脖子到集群算力突围 中国一带一路网: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贸易额累计超12万亿美元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USDA供需报告汇总:2025/26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和需求将再创新高

0 阅读:7
慕蕊看趣事

慕蕊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