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校长说,“再这样下去,我们的下一代就快废了”!这是不是杞人忧天,你不妨听一听这位校长说的: 健身器材居然贴着“12岁儿童以下禁用”的标签,公园的保安驱逐踢球的少年,生怕发生意外受到牵连和带来麻烦;一个擦伤竟然可以让学校堂而皇之的永久取消某个体育限项目……所有的这一切,我们是在为小朋友的健康成长考虑吗?是在为小朋友们创造一个“最安全”的童年吗?小朋友的健康成长是否真的需要这些“安全”考虑? 这位校长还说,“疼痛才是生命的疫苗”;校长还说北京师范大学有一个报告指出,“过度防护让孩子们失去了风险判断能力,现在对于一个普通的淤青的恐惧,正在为未来埋健康核弹”! 该校长还有一组关于各个不同时期骨折学生的统计数据:80后的骨折率是21%,00后的骨折率只有5%,看起来事故发生的少才会骨折少,但实际上我们的体能却因为运动量减少而暴跌了300%,这是不是一种得不偿失?是不是一种因小失大? 还有一方面是,学校为了避免意外伤害风险和减轻管理压力,拆除了89%的单双杠,看起来的确是减少了发生事故的要素,但事实却是我们的小朋友的脊柱侧弯的几率却上升了令人震惊的47%,这是不是另一个“得不偿失”? 我们用塑胶垫包裹操场、用摄像头扼杀(禁止)相互追逐,换来的却是孩子们变得越来越像“瓷娃娃”或一个一个的“脆皮”少年!还说北京有一个高三年级,引体向上的0分率超过了60%,还有中学在升国旗期间的20分钟里居然会有5人晕倒!不是说“少年强则国强”吗? 该校长呼吁,真正的教育不是把操场变成“无菌实验室”;当体育课需要抢救、当我们需要审批后才能去奔跑的时候、当跌倒都被当作是一种事故的时候,其实我们的教育就已经输了!我们输掉了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学生的健康!人类用百万年进化出来的运动本能却正在被我们所谓的教育和文明驯化成残疾! 实际上,我们与其攀比谁家的孩子得到的奥数奖牌多,或许还真不如看看谁家的孩子能光脚跑过草地,与其焦虑孩子被AI取代不如先教他千万不要被一阵分就吹到了!而应该把跌倒的权利还给孩子,把伤痕当做勋章、把操场变回战场!这些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应该有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