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夜匪懈”出自《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这里的“匪解”就是“匪懈”,意思是日夜勤勉,不敢松懈。后来晋代《续汉书》也用“夙夜匪懈”来形容官员忠心勤政。 这个词在现代台湾,最常听到的地方有两个: 一是正式场合的演讲或公文,尤其政治人物常用来形容自己或团队努力不懈。比如在党代表大会、就职演说、政策发表会上,常会听到“我们夙夜匪懈,只为拼经济”这类话。 二是国民党相关语境中特别常见。因为它的党歌、后来的“岛内”《三民主义歌》里就有这句:“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几十年来,党员或小孩是从小唱到大,几乎成了组织文化的象征。 所以当郑丽文在演讲中说出“夙夜匪懈”,不只是在讲努力,更是在唤起一种认同——她不是在个人拼搏,而是把自己放进那个“坚守信念、日夜奋斗”的传统里。 这四个字,在台湾,尤其在蓝营语境中,早已不只是成语,更像是一种精神暗号:我扛得起责任,也熬得住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