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把好几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搬到了中国,而且是整个团队带家属过来的,江苏苏州太仓

福星徠说事 2025-11-05 09:03:47

德国把好几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搬到了中国,而且是整个团队带家属过来的,江苏苏州太仓市那边建了好多欧洲小区和德国小镇,因此那边人称小德国,几百家德企扎堆。   要说这事儿的前因后果,还得从德国本土的困境聊起。德国这几年的工业日子是真不好过,先是能源政策大转向,火电厂早拆完了,今年连最后一个核电厂也没保住,现在电力基本全靠从法国进口。   能源成本飙涨不说,政策还老摇摆,80%的德国企业都对新政府没信心,加上美国关税折腾,不少能源密集型企业早就想着往外挪了。   也正是这种背景下,太仓成了德企眼里的“香饽饽”。根据今年9月的最新数据,这儿的德企已经超过560家,里面藏着60多家行业里说了算的“隐形冠军”,70%都跟汽车制造沾边,德资投了超60亿美元,一年产值能到670亿元。   为了留住这些企业和人才,太仓也是下了血本。海运堤那边建了罗腾堡德式风情街,巴伐利亚风格的房子一比一复刻,里面有拜仁足球体验馆,还有贝多芬音乐咖啡馆,简直跟在德国一样。   不光是玩的,生活配套也跟得上,中德友好幼儿园、德国面包房、玛丽蒂姆酒店全配齐了,难怪德国人愿意拖家带口过来。   其实德企扎堆太仓不是偶然,这儿早就下了十几年功夫。2025年还专门出了对德合作要点,建了“1+7”的驻德招商网络,连双元制职业教育都搞起来了,健雄学院牵头的产教联合体还是国家级的,能直接给企业培养技工。   更贴心的是,太仓还有专门的德企服务专窗,连德国律师事务所的代表处都引过来了,知识产权、劳动用工这些麻烦事都能解决。   德国企业其实特务实,哪儿能安心搞研发、降成本就往哪儿去。本土能源成本高得离谱,化工企业产能利用率才71%,根本赚不到钱,反观太仓,既有产业集群,又有政策保障,连创新园都建到了七期。   那些搬过来的实验室团队肯定也算了笔账,在这儿不光能对接中国的大市场,家属孩子的教育生活也不用愁,这不比在德国硬扛压力强?   现在太仓还在冲“国家级对德合作示范区”,要招更多德国龙头企业,连汉堡港的物流合作都在推进。   说真的,这哪儿是“小德国”,分明是中德产业融合的样板。   你觉得这种产业转移是趋势还是偶然?

0 阅读:55
福星徠说事

福星徠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