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沈伯洋再挑大陆底线,拉拢数百台独举牌示威,中央这次动了真格。 最近,台湾岛内上演了一出颇为荒诞的戏码,一群台独分子拉帮结派,在街头声嘶力竭地喊着“我们都是沈伯洋”,大肆声援一个被大陆方面公开点名并立案侦查的“台独”顽固分子。 这帮人以为自己是在表达勇敢,其实不过是自己给自己脸上贴标签,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是谁,生怕大陆的清单上漏掉了他们的名字。 这出戏的主角沈伯洋,早不是什么神秘人物。早在2018年,他就从台北大学犯罪研究所的学者身份,摇身一变,开始研究所谓的“大陆对台认知战”。 这个转型本身就很有意思,一个研究犯罪学的专家,转而去研究“认知战”,这让他深谙如何利用法律、舆论和心理战术来构建对抗叙事。他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更是行动派,一手创办了臭名昭著的“黑熊学院”。 这个学院,打着“抗中保台”的旗号,专门培训台湾的平民进行“不对称作战”,教他们如何在战时进行破坏、如何应对信息封锁、如何进行心理抵抗。 沈伯洋和他的“黑熊学院”,本质上是在系统化地构建一个对抗大陆的民间网络。他不再是那种只会喊口号的街头政客,而是试图为“台独”势力提供一套理论、方法和组织架构。他教别人如何打“认知战”,而他自己,就成了这场“认知战”中最关键的一个棋子。 大陆这次之所以“动了真格”,对他进行立案侦查,正是因为他的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口炮”的范畴,具备了极强的组织性和煽动性,被视为对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实质性威胁。 而岛内那群支持者的示威,则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飞蛾扑火”。他们举着牌子,高喊“我们都是沈伯洋”,这声口号在大陆听来,无异于一份主动送上门的名单。 他们以为这是一种悲壮的 solidarity(团结),是在向强权示威,却没意识到,这种集体性的身份宣告,恰恰是大陆最希望看到的。它让原本模糊的“台独”支持者群体,瞬间变得清晰起来。 谁是积极分子,谁是潜在的组织者,谁在背后提供资金,在这一刻都暴露在了阳光下。这场示威,与其说是声援,不如说是一场大型的“自我举报”活动。 沈伯洋被立案侦查,更像是一个清晰的信号,一个划下的新红线。它告诉所有人,大陆的耐心是有限的,对于那些试图从“法理”和“实践”上分裂国家的行为,必将采取坚决措施。 这不再是过去那种警告和谴责,而是进入了“依法打击”的实质性阶段。沈伯洋的“黑熊学院”里,有多少讲师?多少学员?多少捐款人?这些人现在恐怕都睡不安稳了。因为大陆的打击,很可能不会只停留在沈伯洋一个人身上,而是会顺着这条线,挖出整个网络。 这场由沈伯洋挑起的争端,也让我们看到了“台独”势力内部的一种焦虑和绝望。当他们发现,传统的“抗中”牌已经越来越不好打,当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认同越来越牢固时,他们只能通过这种更极端、更具表演性的方式来刷存在感。 他们试图通过制造受害者形象,来博取同情,来凝聚内部共识。但他们选错了时机,也用错了方式。在一个越来越强调法治和秩序的时代,任何挑战底线的行为,最终都会付出代价。 当“认知战”的研究者,自己成了“认知战”的核心打击目标,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讽刺。沈伯洋以为自己站在了对抗的前线,实际上,他可能只是被推出来探路和牺牲的棋子。 这场围绕他的博弈,远比一场街头示威要复杂得多。这种“精准点名、依法打击”的模式,会成为未来处理两岸问题的新常态吗?它究竟是会有效遏制“台独”的嚣张气焰,还是会激起更强烈的反弹?这盘棋,显然已经进入了深水区。



闲云野鹤
这群人是嫌沈伯洋死得太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