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工人的脾气越来越暴了,为了追求强大火力,大胆撇弃舰艇近防武器,让攻击更专一

掘密探索 2025-11-05 16:20:30

中国军工人的脾气越来越暴了,为了追求强大火力,大胆撇弃舰艇近防武器,让攻击更专一,就算被敌人发现了,在没被消灭前,射出所有导弹就算赢了!   中国军工的“暴脾气”,最早体现在对火力的执着上,早年052D驱逐舰64个垂发单元已让军迷欢呼“火力不足恐惧症痊愈”,如今武库舰直接把数量翻番,还塞进高超音速导弹这种“大杀器”。   更绝的是,它干脆舍弃了近防武器吗,不是不重视防御,而是把“攻击专一”玩到了极致:既然战场上分秒必争,那就把所有资源砸在“先敌开火、饱和打击”上,用“射完所有导弹”的决绝,把生存概率压在“敌方来不及反击”的实战逻辑里。   这种思路,像极了济南舰官兵的训练哲学,2025年的一次夜间防空反导训练中,他们故意拉远射击距离,放弃“最佳命中区”,转而检验装备极限性能。 中国军工的“暴脾气”,还体现在对实战细节的死磕上,武库舰的“自杀式攻击”设计,看似疯狂,实则暗藏玄机:200公里部署密度、无声无息的潜航能力,配合高超音速导弹的突防速度,能在敌方防空网反应过来前完成致命一击。   这种“以命换命”的底气,来自对装备可靠性的绝对自信,从材料选择到系统集成,每个环节都经过千锤百炼,确保“射出去的导弹,颗颗能炸响”。   这种较真,在军工人身上早有传统,某型雷达装备试航时突发故障,老技师俞学文盯着陌生模块急得直挠头,却硬是啃下300页技术手册,连夜修复设备。   济南舰官兵为练就“远距离射击”本领,在靶标刚进入射程就开火,用“自找麻烦”的方式积累实战数据,军工人的“暴脾气”,是对“差不多就行”的彻底否定,战场上的“0.1秒误差”,可能决定整场战争的胜负。 有人说,中国军工的“暴脾气”,是“火力不足恐惧症”的极端表现,但在我看来,这恰恰是军工人对“能打胜仗”的执着追求。   他们像一群“偏执狂”:为了多塞一枚导弹,可以重新设计舰体结构;为了让导弹飞得更准,能盯着一个数据调校上百次;甚至为了验证装备极限,甘愿冒“打不中靶”的风险。   这种“暴脾气”,不是鲁莽,而是对使命的敬畏吗,他们深知,战场上的每一克重量、每一秒反应,都关乎战友的生命、国家的尊严。   当然,军工人的“暴脾气”也需要理性护航,舍弃近防武器、追求极致攻击,必须建立在“体系作战”的底气上,当武库舰与驱逐舰、航母组成编队,近防任务自然由其他舰艇分担。   而自杀式攻击,也需精准计算“成本-收益比”,避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但无论如何,中国军工的“暴脾气”,都是强军路上最动人的风景,它让我们相信:当战争来临,总有一群人,会用最“暴烈”的方式,守护这片土地的和平。

0 阅读:1

猜你喜欢

掘密探索

掘密探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