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终于能理解,为什么印度加入五常被拒,申奥被拒,加入亚太经合被拒,原因很简单 —— 印度太闹腾! 这可不是瞎扣帽子,国际社会选伙伴、定成员,从来不是看谁人口多、嗓门大,而是看谁守规矩、能扛事。 印度偏偏反着来,总想着走捷径、占好处,却不愿沉下心解决自己的问题,更不想承担该尽的责任,这样的 “闹腾” 性子,不被拒才怪。 咱先说说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事儿。印度惦记五常席位可不是一天两天了,从 1955 年首次正式提出申请,到 2005 年联合日本、德国、巴西搞 “四国集团” 抱团冲刺,再到 2011 年、2023 年反复提交议案,前前后后折腾了快 70 年,每次都铩羽而归。 为啥每次都过不了关?核心就是印度太会 “挑活干”。 五常席位意味着要扛下全球安全的重任,比如承担大量联合国维和经费、调解地区冲突、援助战乱国家。 可印度呢?2023 年联合国常规预算里,印度只缴纳 2.7%,维和摊款也才 3.17%,连日本的零头都不到,却想着和中美俄英法平起平坐,拥有一票否决权。 更让人不放心的是,印度还总在边境搞摩擦。2020 年加勒万河谷冲突,2022 年中印边境对峙,2023 年又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交火,自己家门口都稳不住,怎么让人相信能维护全球安全? 中美俄英法心里都有数,把五常席位给这么个爱挑事的主,不是给联合国添乱吗? 再看申奥这事儿,印度更是把 “闹腾” 体现得淋漓尽致。2010 年德里举办英联邦运动会,本是展示实力的好机会,结果办成了全球笑柄。 运动员村刚建好就漏水,房间里有老鼠乱窜,厕所脏得下不去脚,连澳大利亚代表团都直接拒绝入住,临时找酒店住。 更离谱的是腐败问题,赛事预算从最初的 3 亿美元一路涨到 16 亿美元,多花的钱大多进了官员腰包。 有选手因为场馆设施不合格受伤,还有人因为食品安全问题上吐下泻,这场运动会被外媒评为 “史上最混乱的国际赛事”。 2013 年印度正式申办 2020 年夏季奥运会,国际奥委会评估报告直接指出,印度的基础设施、治安保障、腐败治理都不达标,连候选名单都没进。 2023 年印度又喊着要申办 2036 年奥运会,可直到现在,德里的地铁还经常晚点,城市贫民窟和高端场馆隔街相望,国际奥委会压根没把它当成靠谱选项 —— 谁也不想再办一场 “乱糟糟的奥运会”。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申请,印度更是从 1993 年喊到现在,喊了 30 年依旧没下文。 APEC 讲究的是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成员们得降低关税、推动贸易自由化,可印度偏不。 这些年印度的关税壁垒越建越高,对电子产品、机械装备的关税最高能到 40%,比很多发展中国家都苛刻。 2019 年印度都已经快加入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了,临门一脚突然退出,理由是 “怕影响本土产业”,转头就对中国、澳大利亚的商品加征反倾销税。 有成员私下吐槽,印度加入 APEC,不是来合作的,是来 “拆台” 的,到时候肯定会为了一点利益就闹矛盾,打乱整个亚太贸易的节奏。 说到底,被拒不是因为印度没实力,而是因为它的行事风格太不靠谱。 什么时候印度能放下 “急功近利” 的心态,先把国内的民生、基础设施搞好,对外多一点担当、少一点挑事,多一点合作、少一点算计,或许那些想要的席位和机会,自然就来了。 不然再闹腾几十年,大概率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