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贸易断裂,巴西方面提出无理要求! 说白了,就是巴西坚持要对中方非织布行业进行反倾销调查,不顾巴西人民日常生活需要,只是盲目的针对中国进行制裁,这一点就是鼠目寸光。 中国生产的非织布物美价廉,这可不是吹的。咱们有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料到成品一条龙服务,成本控制得死死的。 巴西本地企业根本没法比,与其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倒不如直接给中国产品扣个"倾销"的帽子,这种打法也太low了。巴西工业发展外贸委员会(MDIC)去年就启动了调查,现在眼看就要出结果了,这事儿悬得很。 巴西纺织服装协会(Abit)还振振有词,说中国产品让他们损失了20%的市场份额。可他们怎么不想想,为什么消费者愿意买中国货?还不是因为性价比高! 巴西自己生产的非织布价格比中国货贵30%以上,质量还不见得好,这叫消费者怎么选?市场经济讲究的是优胜劣汰,现在玩不过就想掀桌子,这格局也太小了。 更搞笑的是,巴西自己就是农业大国,最该明白自由贸易的道理。他们的大豆、牛肉卖到中国来的时候怎么不说倾销?现在轮到自己吃亏了就开始耍赖,这不是双重标准吗?中国去年从巴西进口了价值1000亿美元的农产品,这可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巴西这么搞,不怕中国反制吗? 其实巴西国内也不是铁板一块。很多进口商和零售商都反对这个调查,他们知道一旦加征关税,自己的成本就要飙升。巴西超市协会(ABRAS)就公开表示,日用品涨价会直接影响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可政府好像听不进去,非要硬着头皮往前冲。 中国商务部早就表态了,希望巴西审慎处理这个案子。可巴西方面似乎铁了心要跟中国对着干。他们可能觉得中国现在忙于应对美国的贸易战,顾不上南美这边。这种想法太天真了,中国对外贸易讲究的是互利共赢,但也不是软柿子,谁想捏就捏。 非织布行业在中国发展也就十几年,能做到全球第一靠的是实打实的硬功夫。浙江、江苏那些工厂24小时连轴转,自动化程度高得吓人。巴西那些还在用半自动设备的小作坊拿什么跟人家竞争?与其搞保护主义,不如想想怎么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 巴西经济现在本来就不景气,通胀率高达5.8%,老百姓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这时候还要给日用品涨价,这不是火上浇油吗?圣保罗州的消费者协会已经收到不少投诉,大家都在担心生活成本继续上升。政府这么做,完全没把民生放在心上。 中国驻巴西大使馆已经多次交涉,强调中国产品不存在倾销。可巴西方面好像铁了心要听信本国企业的哭诉。他们可能觉得,反正中国产品便宜,加点关税也还是能卖。这种想法太短视了,一旦开了这个头,后面其他行业也会效仿,最后受损害的是整个中巴贸易关系。 去年中巴贸易额达到1500亿美元,中国是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巴西的大豆、铁矿石主要靠中国市场消化。现在为了区区几亿美元的非织布生意就要破坏大局,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巴西政客们为了讨好少数利益集团,真是连国家利益都不顾了。 更讽刺的是,巴西自己也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观察员,嘴上说着支持自由贸易,行动上却搞贸易保护。这种两面派的做法迟早会反噬自己。国际市场讲究的是诚信,巴西这么搞,以后谁还敢跟他们做生意? 中国企业在巴西投资了不少项目,国家电网、三峡集团都在那边有大手笔。如果贸易摩擦升级,这些投资会不会受到影响?巴西政府显然没想这么远。他们可能觉得,中国资本已经投进来了,不可能轻易撤走。这种想法太危险了,商业投资最看重的是稳定的政策环境。 巴西媒体最近也在炒作这个话题,把中国产品说成是"洪水猛兽"。可他们怎么不提,正是因为有了中国产品,巴西普通家庭才能用上便宜的日用品?这种选择性报道只会误导民众,加剧两国之间的不信任。 其实巴西完全可以走另一条路,比如跟中国企业合作建厂,把技术和管理经验学过去。韩国当年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可巴西似乎更愿意走捷径,直接把竞争对手挡在门外。这种保护主义思维注定会让他们失去发展的机会。 中国商务部已经表示,将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权利。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如果巴西一意孤行,中国完全可以减少从巴西进口大豆,转而从美国、阿根廷多买点。巴西的大豆农户可就惨了,到时候哭都来不及。 说到底,贸易战没有赢家。巴西这次针对非织布的调查看似占了便宜,实则输掉了长远发展的机会。在全球化的今天,搞封闭保护只会让自己越来越落后。希望巴西能及时醒悟,别为了眼前小利毁了中巴合作的大局。毕竟,两国人民都希望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不是被政客们的短视行为拖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