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根据韩国媒体透露的消息,韩国总统李在明已经基本确定将于2026年的4

巴斯历史集世界 2025-11-06 15:30:24

11月5日,根据韩国媒体透露的消息,韩国总统李在明已经基本确定将于2026年的4月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那么如何看待李在明这次潜在的对华访问?以及又为何选在4月呢? 这趟访问要是真能在明年 4 月成行,中韩关系那层冻了好几年的冰算是彻底化透了。 上回韩国总统正经来中国做国事访问还是 2017 年的文在寅,中间隔了这么多年,尤其是尹锡悦当总统那阵子,两边就跟憋着股劲似的,元首层面的见面都没安排上,关系自然热络不起来。 好在 10 月底中方刚去韩国做了国事访问,把之前那层窗户纸捅破了,现在李在明接着回访,等于把双边关系的架子重新搭稳了,往后打交道也能更顺气。 这可不是简单的外交礼节,说白了就是给外界递个明确信号:中韩要结束之前的别扭状态,重新好好合作了。 至于为啥挑在 4 月,这里面的门道可不少。首先时间上接得正好,中方 10 月访韩,两边谈的不少事儿得有后续,隔小半年再来一次元首会晤,能把之前聊的共识赶紧落地,不至于凉了场子。 李在明自己之前就说过,希望尽早回访中国,跟中方领导人好好交流,4 月不算太急也不算太拖,刚好符合这种 “趁热打铁” 的节奏,既给了双方落实前期成果的缓冲时间,又能及时推进新的合作议题。 更实际的是,这时候谈正赶得上不少关键事儿的节点。中韩自贸协定服务投资领域的谈判磨了挺久,之前两国商务部都提过要加快进度,到明年 4 月,说不定前期的技术磋商已经有了眉目,正好能借着元首访问敲定大方向,给谈判再推一把力。 毕竟自贸协定升级了,两边的企业做买卖能少不少门槛,尤其是在现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这步棋走得越早越主动。 还有供应链稳定这事儿,中国一直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两边产业互补得厉害,从半导体材料到汽车零部件,早就绑在一条船上了。 之前两国建了供应链合作热线,也搞了出口管制对话,但真要让企业安心,还得有更高层面的保障。 到 4 月说不定能借着访问出台点更具体的措施,比如建立关键物资的应急保障机制,毕竟现在全球经济都不稳,供应链攥在自己人手里才踏实。李在明也说过,供应链稳定是核心合作点,这趟访问肯定得把这事儿聊透。 再者,2026 年轮到中国当 APEC 东道主,李在明之前就明确说过会帮着中国把这事儿办好,还想接着推进韩国提的 AI 合作、应对人口结构变化这些议题。 4 月离 APEC 会议召开还有大半年,两边提前碰个头,把这些多边议题的调子定下来,比如怎么设计 AI 合作的框架、如何协调应对老龄化的政策,到时候在 APEC 框架下合作也能更默契,不用临时抱佛脚。 这等于是把双边合作和多边平台串起来了,一举两得。 李在明本人对中国也不算陌生,他以前当城南市长、京畿道知事的时候就来过好几次中国,签过友好城市协议,也参加过夏季达沃斯论坛,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民生理念多少了解些。 这种有基础的交流,谈事儿也能更实在,不用花太多时间互相摸底,直接奔着解决问题去。 他自己也强调,想跟中方一起搞点让两国民众能切实感受到的合作成果,比如环境治理、文化交流这些领域,4 月谈妥了,下半年就能开始推进,年底说不定就能有响动,比如开通更多城市间的直航,或者搞点联合环保项目。 还有朝鲜半岛的事儿,这可是中韩绕不开的共同议题。李在明之前就提过,半岛和平稳定是中韩的共同利益,特别需要中方发挥建设性作用。 明年 4 月这个时间点,半岛局势说不定又有新变化,两边元首见个面,把对半岛问题的看法聊透,能避免出现误判,也能协调下后续的应对措施。 毕竟不管是无核化还是半岛经济合作,少了中韩两边的默契都玩不转,这趟访问正好能搭个沟通的桥梁。 说到底,这趟 4 月的访问,本质上是给中韩关系 “校准方向”。之前那几年两边关系冷下来,其实对谁都没好处,韩国的半导体企业丢了不少订单,中国的供应链也少了个可靠伙伴,老百姓想互相旅游、留学也多了不少麻烦。 现在借着这两次互访把关系拉回来,算是找对了路子。4 月这个时间点选得巧,既承接了过去的进展,又能开启新的合作,往后中韩关系估计能慢慢回到正轨,说不定还能比以前更实在些。 毕竟大家都是奔着过日子、谋发展去的,没必要一直僵着,能坐下来把实惠的事儿谈成,才是真的聪明。 参考文章:姚博士看世界 11.05 11月5日,根据韩国媒体透露的消息,韩国总统李在明已经基本确定将于2026年的4月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巴斯历史集世界

巴斯历史集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