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人终于说实话了,他就是第二个乌克兰!菲律宾总参谋长布劳纳在一次发言中透露,一旦发生武装冲突,只有坚持20到30天,美国才会介入并提供帮助。这个说法和乌克兰曾经发生的事非常相似,俄乌战争刚开始的时候,美国也没打算介入,打了很多天后才介入的。分析布劳纳的话,感觉菲律宾现在很想和我们发生冲突,然后获得美国的支持,拉近和美国的关系。 但仔细想想,这种类比实在有些牵强,因为菲律宾面对的地缘现实和战争逻辑与乌克兰截然不同。 首先,地理环境就决定了菲律宾无法复制乌克兰的抵抗模式。乌克兰接壤多个北约及欧盟国家,可以通过陆路持续获得武器补给和人道支援。而菲律宾是个群岛国家,所有外部援助必须依赖海上运输线。 一旦局势紧张,这些航线极易被切断或封锁。更关键的是,菲律宾国土狭长且缺乏战略纵深,主要军事基地和关键设施均在中国火力覆盖范围内。 美军在菲新增的军事基地,如吕宋岛北部的站点,距离中国台湾仅约100公里,这种前沿部署在和平时期或许能起到威慑作用,但战时会立即成为首要打击目标。 菲律宾军方似乎幻想通过“苦撑待援”换取美国直接军事介入,但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的适用性存在模糊空间。 美国参议院虽有议员声言条约适用于南海,但美军实际行动却十分谨慎。今年解放军在黄岩岛周边展开海空联合演习期间,美军并未采取实质性回应,这种沉默已经暗示了美国的底线。 美国乐于向菲律宾出售二手F-16战机或在菲部署“堤丰”导弹系统,但绝不会轻易为远离美国核心利益的礁屿与中国正面冲突。 菲律宾国内对这种冒险策略也存在强烈反对声音。前总统杜特尔特之子保罗公开批评布劳纳,质疑其究竟是为菲律宾利益服务,还是替美国火中取栗。 他指出菲律宾根本无力承担与中国军事对抗的代价,军方高层的挑衅言论只会让普通民众承受后果。这种内部裂痕表明,马科斯政府的对美倾斜政策在菲律宾国内并非没有争议。 从军事角度看,菲律宾的防御能力存在明显短板。其海军主力舰艇多是美国退役的二手巡逻舰,空军尚未形成完整作战体系。 尽管美国近期批准出售F-16战机,但这些装备的形成战斗力尚需时日,且在中国强大的区域拒止能力面前生存力有限。相比之下,中国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已实现常态化,海警船队和海军力量可有效实施不同等级的管控。 现代战争打的是综合国力,这方面中菲差距更为明显。中国拥有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战争潜力巨大。菲律宾则严重依赖外部军援,即便美国愿意支援,其产能和投送能力也面临瓶颈。俄乌冲突已经暴露了美国军工产能的局限,而菲律宾的补给线远比乌克兰脆弱。更何况中国不需要像俄罗斯那样陷入地面战争泥潭,可通过远程火力实现对关键节点的精确打击。 菲律宾部分人士常拿“保护在台菲劳”作为介入台海的借口,但这种说法既违背国际法也缺乏现实操作性。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菲律宾任何形式的军事介入都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中国外交部已明确警告,玩火者必自焚,这份警告不仅针对菲律宾,也是说给幕后势力听的。 观察近期美菲军事合作,可见美国确实在强化菲律宾的军事存在。从在菲部署“堤丰”导弹系统到计划增设“海军陆战队远征舰艇拦截系统”,这些动作看似提升了菲军事实力,实则将菲律宾进一步推向大国博弈的前线。但菲律宾民众对此并不买账,多次抗议美菲军演,认为这些行动不仅耗费巨资,更将国家置于危险境地。 其实菲律宾最好的选择是回归外交协商的正轨。中国始终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南海争议,积极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磋商。 菲律宾若真为国民福祉考虑,就应停止迎合域外势力,避免成为他人地缘博弈的棋子。毕竟,真正的国家安全不应建立在虚幻的盟友承诺上,而应植根于睦邻合作与区域共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