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只要中国不犯大错,有朝一日中国的GDP将达到日本的10倍,到那时候就不用管日本反思不反思了,我们有能力改变日本的想法,而且那一天一定会到来,只不过是早一点晚一点的事情。 日本现在之所以还敢在钓鱼岛问题上蹦跶,在台海问题上说三道四,不就是仗着背后有美国撑腰,自己手里还有点老本吗?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话是真理。 当年日本经济如日中天的时候,全世界都得捧着它,东京的房地产能把整个美国买下来的狂言都敢说。可现在呢?日本已经失去了三十年,产业优势被中国一个个超越,汽车产业被新能源车打得找不着北,电子产业更是被华为小米们杀得片甲不留。这种此消彼长的趋势一旦形成,就像滚雪球一样停不下来。 真到了中国GDP是日本十倍那天,日本的企业家会发现,离开中国市场就等于自断生路。索尼的相机、松下的电器、任天堂的游戏机,哪个不是指着中国消费者买单? 到时候别说政客想反华,资本家第一个不答应。你信不信,到那时日本首相访华,态度比现在恭顺十倍都不止,毕竟谁也不会跟钱过不去,尤其当这个钱能决定国家命脉的时候。 更关键的是科技实力。现在日本在半导体材料、精密仪器这些领域还有点老底,但中国正在以举国之力猛攻这些“卡脖子”技术。等咱们的光刻机、高端芯片全实现国产化,日本那点技术优势就成了明日黄花。 到时候日本企业要么给中国产业链当配套,要么就被彻底边缘化,你说他们会怎么选?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能靠对抗自己的最大贸易伙伴实现繁荣的。 文化影响力这块就更不用说了。以前是日本动漫、日剧在中国流行,现在呢?《原神》让日本年轻人疯狂氪金,抖音上的中国传统文化视频在日本爆火,汉服在日本街头越来越常见。这种文化软实力的逆转,比经济制裁还管用。 等中国成为日本十倍体量的超级大国,日本年轻人会以会说中文、了解中国文化为荣,就像现在我们学英语一样。这种心理认同的转变,才是最致命的。 军事上就更不用多说了。日本自卫队现在看着挺唬人,可真要跟解放军碰一碰,连一周都撑不住。中国的航母编队、高超音速导弹、第五代战机,哪样不是压着日本打?等经济实力再翻几倍,军费开支自然水涨船高,到时候日本海自连给中国海军当对手的资格都没有。 美国现在还愿意为日本出头,可当中国实力远超日本加起来的时候,美国佬会算这笔账——为了个日本跟中国翻脸值得吗? 最搞笑的是日本现在还在搞什么“正常国家化”,想修改和平宪法。可真等中国强大到那个地步,日本有没有军队都一样,就像加拿大在美国面前一样,存在感全靠邻居衬托。 到那时日本政客再怎么叫嚣“中国威胁”,在老百姓眼里就是笑话——你威胁一个经济体量是你十倍、军力能碾压你的邻居?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历史教训早就摆在那儿。荷兰曾经是海上霸主,现在呢?英国曾经日不落,现在呢?日本自己当年也以为能“大东亚共荣”,结果呢? 国家兴衰是有规律的,当中国重新回到历史上应有的位置,日本要么学会适应,要么就被时代抛弃。金灿荣说“不用管日本反思不反思”,就是因为到那时日本想不反思都不行,不反思就得饿肚子。 你看看现在的日本年轻人,多少人对未来充满绝望?低欲望社会、老龄化严重、工资三十年不涨。反观中国,虽然也有问题,但整体朝气蓬勃,到处都是机会。 这种对比会越来越明显,等中国人均GDP都超过日本的时候,日本精英阶层会主动向中国靠拢,就像当年他们拼命学习唐朝文化一样。这不是谁强迫的,而是生存本能。 所以金灿荣那话一点不夸张,这是基于实力对比的必然结果。中国现在要做的就是埋头发展,别犯颠覆性错误。 等咱们把该做的事都做完了,日本自然会找到自己在新时代的位置。到那时什么“靖国神社”、什么“钓鱼岛争议”,都会变成无关紧要的小事。毕竟在绝对实力面前,所有的嘴硬都是纸老虎。这一天不会太远,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