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专家评价:中国很多武器性能超过美国,但都有一个共同缺点!中国造的新式武器越来越厉害,像东风-17导弹、055大驱这些,性能指标确实比美国同类型武器还要猛。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东风 - 17 的滑翔弹头能突破全球现有反导系统,055 大驱的垂发数量比美国 “朱姆沃尔特” 级多出近三成,这些亮眼数据早已不是秘密。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周刊早就点破,中国在常规武器核心领域的性能指标,已经实实在在超越了美国。 但俄罗斯政治和军事分析所专家赫拉姆奇欣的评价更耐人寻味:这些猛家伙再先进,都绕不开一个共同坎儿。不是说技术参数掺了水分,而是实战化验证的缺失太明显,就像拳头再硬没打过实战,到底多能打还是个问号。 拿东风 - 17 来说,它的高超音速突防能力理论上碾压美国 “爱国者” 反导系统,但从列装到现在,始终没在真实冲突场景中接受检验。美国的 “民兵 - 3” 导弹虽老,却经过数十次实战部署调整,连极端气候下的发射稳定性都有数据支撑,这正是中国新式武器缺的 “实战履历”。 055 大驱的雷达探测距离比美国同类舰艇远 20%,可在远洋协同作战方面仍显青涩。美军驱逐舰常年跟着航母在全球热点海域执勤,从波斯湾到南海,早就练熟了和预警机、核潜艇的战术配合。而 055 编队的远海演练次数虽在增加,却还没经历过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实战磨合。 俄专家更点出深层问题:核心部件的 “隐性短板” 没完全补齐。比如国产发动机寿命比欧美产品短一些,虽然能靠多生产弥补,但战时持续供应的压力会陡增。直升机领域差距更明显,武直 - 10 虽解决了有无问题,可和美国 “阿帕奇” 比,在全天候作战适应性上还存在代差。 不过把这些问题当成 “致命缺陷” 就太片面了。中国军工的聪明之处在于懂得用体系优势补短板。发动机寿命不够?那就建全球最密集的军工生产网,数千家企业能在数月内把产能提 10 倍,数量优势直接对冲质量差距。实战经验不足?就靠高强度军演模拟真实战场,去年南海演习中,055 和东风 - 17 的协同打击精度已经追平美军标准。 更关键的是中国不搞 “军备竞赛陷阱”。美国花百亿研发的 “科曼奇” 直升机最终下马,就是因为太追求单项极致性能而忽略实用性。中国则不一样,高精弹药虽不如美国多,却保留了庞大的常规弹药产能,这种 “实用主义” 反而更适应大规模战争需求。 俄专家其实看得很透彻:中国武器的 “缺点” 本质是发展时间差造成的。苏联当年从落后到追平美国用了四十年,而中国只用二十年就走完了大半路程。现在 055 大驱已经开始远洋护航,东风系列也在不断进行实战化部署,这些短板正在被快速填补。 说到底,武器厉害与否从来不是只看参数。中国军工的真正实力,是既能造出东风 - 17 这样的 “尖刀”,又能搭建起支撑其发挥威力的体系。那些被点出的缺点,不过是大国军工崛起路上的必经之路,反而证明了中国武器发展的真实与扎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