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一女孩到吉林上大学,期间女孩因对父亲说了一句“学校的饭没有家的味道”,女孩父

百日依山尽 2025-11-07 15:17:26

天津一女孩到吉林上大学,期间女孩因对父亲说了一句“学校的饭没有家的味道”,女孩父亲便辞职从天津到吉林,在女孩的学校门口摆摊,卖起了女孩平日里最爱吃的炒饭,可摆摊第一天,父亲的摊位却只卖了7份炒饭。女孩做了一件事后,让炒饭摊前围满了人。 吉林某高校门口的小吃街,刚出锅的炒饭香气裹着晚风散开,李同学站在人群外,看着父亲的 “天津炒饭” 摊位前围得水泄不通,眼泪瞬间涌了出来。排队的同学手里攥着手机,屏幕上正是她前一天发的帖子,而父亲正笨拙却认真地颠着铁锅,额角的汗珠顺着鬓角滑落,脸上却挂着连日来第一个舒展的笑容。 这一切的起点,只是女孩随口的一句话。李同学从天津到吉林上大学,开学没多久就跟父亲视频时抱怨,“学校的饭菜再香,也没有家里的味道”。电话那头的父亲没多说什么,可挂了电话就开始盘算 —— 他在天津一家机械厂干了十几年,虽说收入稳定,但女儿的话像根针,扎得他心里发紧。 没等女儿放寒假,他就递交了辞职信,带着家里的铁锅和秘制酱料,跨越 900 多公里来到吉林。 找摊位、备食材、熟悉环境,父亲花了三天时间把一切安顿好。出摊第一天,他特意穿了件干净的蓝色外套,把摊位擦得锃亮,从下午四点等到晚上八点,只卖出 7 份炒饭。 收摊时,他把剩下的食材仔细装进保鲜盒,嘴上跟女儿说 “第一天都这样,慢慢来”,可收拾工具的动作明显慢了半拍,连颠勺时都没了往日的力气。 看着父亲失落的背影,李同学回到宿舍就打开了手机,把父亲辞职来陪读摆摊的事写了下来。她没配华丽的图片,只拍了父亲布满老茧的手和那口带着划痕的铁锅,文字里全是日常的细节:父亲为了凑她的学费在工厂加班,小时候总变着花样给她做炒饭,这次来吉林连厚外套都没带够。帖子发出去不到一夜,就被转发了几千次,评论区里全是暖心的留言。 第二天下午,父亲刚把摊位支起来,就有同学带着手机找过来,“大叔,来一份招牌炒饭,要跟你女儿视频里一样的味道”。紧接着,人越来越多,队伍从摊位口一直排到了小吃街尽头,有同校的学生,有从长春市区特意赶来的网友,还有隔壁摊位的老板主动搬来凳子让大家歇脚。 父亲的动作有些跟不上,炒完一份就要擦一把汗,可脸上的笑意藏不住。有同学等了近一个小时也没抱怨,拿到炒饭后还特意跟他说 “大叔,比我家里做的还香”;有人扫码付款时多转了钱,留下一句 “给妹妹加个鸡腿” 就转身离开;还有社团的同学主动帮着维持秩序,大声喊着 “大家别急,每份都保证是家的味道”。 不到晚上七点,父亲备的食材就卖光了,营业额比第一天翻了十几倍。收摊时,他数着钱,突然跟女儿说 “太多人照顾生意了,心里实在过意不去”。李同学赶紧又发了条帖子,感谢大家的同时特意说明,“希望大家是真的喜欢炒饭,不用为了支持特意过来,爸爸也想靠手艺吃饭”。 其实在高校周边,这样的烟火气里藏着太多温暖。就像有的学校门口,“锅盔叔叔” 因妻子重病被学生们用排队支持温暖,有的 “鹅腿阿姨” 靠着美味成为学子的青春记忆,李同学父亲的炒饭摊,也因为这份跨越千里的父爱,成了校园里的特殊风景。同学们说,吃的不仅是炒饭,更是那份藏在烟火里的牵挂。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0 阅读:47
百日依山尽

百日依山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