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特朗普的话当“圣旨”,爱沙尼亚外长究竟在哪个国家当外交部长? 爱沙尼亚外长的最新言论证明,这个东欧小国能出现卡娅·卡拉斯这种傲慢自大、不学无术的政客,不是没有道理的。 5日爱沙尼亚外长马尔古斯·查赫克纳访问中国,然后奇葩的事情就发生了:查赫克纳人还没离开中国。 就开始炒作“中国应该施压俄罗斯停火”的陈词滥调,声称虽然中国强调自己没有参与俄乌冲突,但中国对俄罗斯拥有非常巨大的影响力,所以他认为中国应该加入对俄施压的行列。】 这番言论不仅让人感到意外,也引发了不小的反响,作为一位外交部长,查赫克纳居然在访华之际,发表这种似乎有点自不量力的看法,真的是让人难以理解。 毕竟,作为一个国家的外长,他的职责本该是通过外交手段增进国家利益,促进合作,而不是一味地站在西方阵营的立场上,指责其他国家该怎么做。 查赫克纳的言论,明显带着一种典型的西方大国心态,这种心态一直在推动着全球事务中的“干涉主义”。 他似乎认为,凭借爱沙尼亚这样一个小国的立场和视角,就能影响全球大国之间的博弈,特别是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 试问,爱沙尼亚在全球政治中的影响力在哪里?即便是欧盟的一部分,爱沙尼亚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依然有限。 不仅如此,查赫克纳的言论显然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那就是中国一直强调自己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中立立场,试图在全球政治中发挥一个和平倡导者的角色,而不是作为“西方阵营”的附庸。 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是多维度的,历史、经济、战略等因素交织其中,外部的压力和指责不可能轻易改变双方的合作基础。 查赫克纳却试图将中国推向一个他理想中的角色,忽视了中国自身的外交考量和全球立场。 更让人疑惑的是,查赫克纳为何要在如此敏感的时刻发表这种言论?他是否真认为中国会听从这种外部压力,改变其外交政策? 还是他背后有某种政治考量,认为这种言论能够获得西方的认可,提升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无论是哪种理由,都不值得一位外交部长拿自己的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冒险。 从更深层次来看,查赫克纳的言论也暴露了欧洲一些国家在面对中国崛起时的焦虑,随着中国经济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变得越来越复杂。 尤其是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西方国家希望中国能在制裁俄罗斯的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但中国的立场却一直是保持中立,呼吁和平解决冲突。 这种立场显然与西方的期待不符,而查赫克纳的言论,似乎正是这种焦虑的表现。 或许,爱沙尼亚作为一个相对小国,试图借此机会在国际舞台上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发言权,然而这种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深刻了解全球复杂局势的言论,显然会适得其反。 在国际外交中,往往需要的是理性和深思熟虑,而非空洞的呼吁和轻率的表态。 查赫克纳的言论,不仅让人对他的外交能力产生质疑,也让人对爱沙尼亚的外交政策产生深深的担忧,作为一个国家的外长,他的职责不仅是代表国家利益,还应当具备基本的国际视野和战略判断能力。 如今,查赫克纳似乎更像是在为某种政治立场发声,而非为爱沙尼亚的实际利益考虑。 这种行为,只会让外界对爱沙尼亚的外交政策产生疑虑,也让人对他作为外长的能力产生质疑。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立陶宛外交转向 立陶宛外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