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年,李世民身患疾病,吊着一口气,这时孙思邈主动请缨给他看病,只见孙思邈对李世民撇撇嘴道:“冠袍给我,妻妾给我,李唐天下给我。”李世民急火攻心,猛吐一口黑血,一头栽倒。 贞观三年,大唐天子李世民,这位刚从玄武门的血雨腥风中走出来、年富力强的皇帝,突然就倒了。 皇宫里的太医们急得团团转,各种名贵药材像流水一样灌下去,李世民的病却一点起色都没有,眼看就剩一口气吊着。 这帮御医,放平时一个个都是“医学权威”,可到了皇上病危的节骨眼上,全成了缩头乌龟。你问他啥病?“风寒入体”。再问他?“龙体违和”。说白了,就是看不懂,也不敢治。 这时候,谁站出来了?宠臣魏征。 他脑子活,说:“宫里的太医不行,咱得请‘野路子’。我听说坊间有个神医,叫孙思邈,治病救人无数,不如请他来试试?” 病急乱投医,李世民奄奄一息地点了点头。 孙思邈被快马加鞭请进了皇宫。他一看,嚯,这阵仗。但他也不慌,望、闻、问、切走了一遍流程,心里大概有了谱。 李世民躺在床上,气若游丝:“先生,朕这病,可有救?” 孙思邈捋了捋胡子,突然咧嘴一笑,那表情,就像标题里写的,“撇了撇嘴”。 “陛下,您这病,难治!除非” “除非什么?先生但说无妨!”李世民急了。 孙思邈慢悠悠地说:“除非,陛下舍得您这身外之物。” 李世民一听,命都快没了,还在乎东西?“舍得!全舍得!” “那陛下就把您的龙袍王冠,脱下来给我吧,可好?” 李世民毕竟是皇帝,这点气度还是有的。他想了想,可能是神医治病需要“法器”?于是沉思片刻,答应了。 孙思邈一看他答应了,得寸进尺,又笑嘻嘻地说: “陛下老了,这后宫佳丽三千,您也用不上了,不如一并赐给草民吧。” 这下,李世民的脸色变了。他握紧拳头,狠狠捶了一下床边,气得开始发抖:“你……” 旁边的侍卫脸都吓白了,手已经按在了刀柄上,准备把这个“刁民”拖出去砍了。 谁知道,孙思邈胆子更大,他看李世民快爆了,又扯着嗓子喊出了第三句: “陛下要想活命,干脆点,再把这李唐天下,一并送我算了!” 李世民是何人?那是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天可汗!他可以死,但绝不能受这种奇耻大辱! 一股怒气直冲天灵盖,他拼尽全身力气想爬起来,嘴里怒骂:“狼子野心,你” 话没说完,李世民只觉得喉头一甜,“噗”的一声,猛地吐出了一大口黑血! 这口血喷出来,李世民两眼一翻,直挺挺地瘫了下去。 “陛下!陛下!”太监宫女们吓得魂飞魄散,尖叫声差点掀翻了屋顶。 就在所有人以为李世民被气死了、孙思邈马上要被凌迟的时候。 孙思邈却突然哈哈大笑起来:“陛下,恭喜了!您的病,好了!” 只见孙思邈上前一步,不慌不忙地给李世民搭脉,然后对旁边吓傻的太医说:“别愣着,去端盆水来。” 没过一会儿,李世民“哇”的一声,又吐出几口淤血,接着悠悠转醒。他只觉得堵在胸口的那股闷气,随着那口黑血喷出去,瞬间烟消云散,整个人都轻快了。 他一脸懵地看着孙思邈,这位神医才笑着解释: “陛下,您根本不是什么风寒,您这是忧心国事,气血瘀滞,积郁在心,才导致的重病。” 孙思邈用的,是“激将法”,中医叫“情志疗法”。他知道李世民最在乎的是什么?是皇权、是天下。 他用那三句“大逆不道”的话,就是故意在“老虎”屁股上拔毛。他要的就是激怒李世民,用这股滔天的怒气,冲开他体内淤积的气血。 那口黑血,就是堵住他生机的“病根”。血一吐出来,气就顺了,病自然就好了。 你以为孙思邈这“骚操作”是灵机一动?不,这哥们一辈子都在干这种“出格”的事。 他为什么被宫里的太医看不上?就是因为他“不守规矩”。 据传说,孙思邈刚到京城时,给一个产后腰疼的妇人开了个方子。宫里有个太医叫蒋许的,拿过方子一看,阴阳怪气地说:“孙先生,你这方子,是哪本医典上的啊?我怎么没见过?” 孙思邈老实回答:“这是我在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基础上,自己改的。” 那太医蒋许一听,立马拉下脸:“放肆!张仲景乃是医圣!他的方子是金科玉律,一个字都不能改!你个‘刁民’,竟敢擅自增删?” 孙思邈当时就笑了:“《黄帝内经》才几个方子?《伤寒论》有多少方子?如果张仲景也像您这样,把前人的书当死框框,他能成医圣吗?” 一句话,把那太医噎得满脸通红。 在蒋许这种人眼里,“规矩”比人命重要;而在孙思邈眼里,救活人,才是最大的规矩。 给皇帝看病,他敢用“激将法”这种玩命的招数,就是因为他心里装的只有“病”,没有“皇权”。 李世民病好后,龙颜大悦,当场就要赏赐千金,还诚恳地挽留他:“老先生,别走了,留下来给朕当御医吧!” 可孙思邈怎么说?他头摇得像拨浪鼓:“野鹤无粮天地宽,糟老头子我逍遥惯了。求陛下开恩,放我游历人间吧!” 李世民没办法,只好赐他“药王”封号,依依不舍地送他出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