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连“台独”自己人都撑不住了!   被大陆列入“顽固分子清单”的顾立雄,竟警告

波览历史 2025-11-08 11:28:30

这下连“台独”自己人都撑不住了!   被大陆列入“顽固分子清单”的顾立雄,竟警告赖清德:表示如果解放军从军演变成攻台实战,台湾根本就挡不住。   这话从别人嘴里说出来不奇怪,可从顾立雄嘴里说出来,就满是耐人寻味的戏码。   要知道,顾立雄是赖清德力排众议推上台的“防务一把手”,在此之前,他跟军事领域八竿子打不着。   1958年出生的顾立雄是职业律师出身,早年是陈水扁的御用律师,靠着为“台独”势力站台站稳脚跟,后来在“不当党产处理委员会”主委任上,不遗余力打压国民党,因为顽固的“台独”立场,2022年8月就被大陆列入制裁清单。   这样一个深耕“台独”阵营几十年的人,突然说出“挡不住”,背后藏的绝不是良心发现。   顾立雄上台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烧起“防务改革”的三把火,推出了七项所谓的革新措施。   取消传统刺枪术,说不符合近战格斗精神;废除官兵休假互助回报制度,觉得是形式主义;甚至连“陆军官校”校庆的踢正步都给取消了,理由是让部队回归“战训本务”。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他还放开台军官兵“出国”限制,不用再跟团出行,安全查核也改成效仿美军按接密等级来,不再看阶级。   赖清德和当时的台“行政院长”卓荣泰都拍着胸脯支持,说这是“让台军更有战力”。   可明眼人都知道,这些改革根本不是为了强军,更像是外行指导内行的瞎折腾。   刺枪术是台军传承多年的近战基础训练,说取消就取消;踢正步背后是军队纪律和仪式感的培养,说废就废。   果不其然,改革推行不到一年,台军事故就接连不断,2024年10月,台陆军一辆CM11战车在训练中翻车,造成两名士兵重伤。   同年12月,空军F-5E战机在台东外海训练时坠毁,飞行员遇难。台军内部爆料,取消刺枪术后,新兵近战格斗能力明显下滑,而官兵“出国”自由行放开后,好几起违纪事件都跟官兵在外酗酒有关。   这些闹剧,彻底暴露了顾立雄“文人管军事”的致命问题,连基本的军队管理逻辑都不懂,谈何提升战力?   顾立雄敢说出“挡不住”的实话,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亲眼看到了台军的真实家底。   他主导的“汉光41号”演习,模拟2027年解放军动手的场景,结果演变成了一场“灾难预演”。   演习刚开始,扮演“红军”的模拟部队就突破了台军的第一道防空线,原因是多个防空阵地存在盲区,雷达根本探测不到目标。   一旦遭遇电子干扰,台军的指挥系统直接陷入瘫痪,前线部队跟指挥部失联长达40分钟,兵力调度乱成一锅粥。   负责演习评估的台军退役中将帅化民直言,这不是演习漏洞,是真打起来必死无疑的隐患。   台军的人员荒更是让顾立雄坐不住。2024年台军志愿役提前退伍人数飙到1565人,比2020年翻了近四倍,其中近六成是掌握核心技术的士官。   到了2025年,台军志愿役员额只剩下16万出头,编现比跌到78.6%,比作战最低标准的85%还低了一大截,相当于10个联兵营的兵力缺口。   更讽刺的是,顾立雄改革时说要“让人才长留久用”,可实际情况是,不少官兵宁愿赔违约金也要退伍。   靠自己不行,靠美国又靠得住吗?顾立雄心里比谁都清楚。   2019年台当局砸下2467亿新台币采购66架F-16V战机,原计划2026年交付,可到2025年11月,台军连一架都没收到。   最主要的是大陆2025年10月实施的稀土技术出口管制,直接让美国的生产线停了摆,毕竟F-16V的发动机和雷达都要用到稀土磁材。   除了战机,台军采购的AGM-154导弹、Mk48鱼雷也全被延期,台防务部门副负责人钟树明在“立法院”承认,这些军购案连求偿的权利都没有,只能眼睁睁看着美方拖延。   顾立雄的表态,其实是给赖清德的激进“台独”路线踩刹车。   赖清德上台后,一边喊着“和平保台”,一边却在“法理台独”的边缘疯狂试探,一会儿说“两岸互不隶属”,一会儿宣称“绝不签署和平协议”,还把防务预算一路拉高,号称要涨到GDP的5%。   大陆这边的态度始终清晰且坚定,2025年全年,解放军的实战化演练从未间断,“海峡雷霆-2025A”演习中,山东舰航母编队驶入台岛以东海域,东风-17导弹列装沿海部队,歼-35战机直接穿越所谓“海峡中线”,构建起空中、海上、导弹三位一体的打击体系。   但大陆从来没有放弃和平统一的努力,台胞证签发口岸扩到100个,进博会专门设了台企专区,两岸农业论坛照常举办,用实际行动给台湾同胞送实惠。   法律层面,《反分裂国家法》和“惩治台独顽固分子意见”早已织密法网,顾立雄这些“台独”分子的所作所为,都被牢牢记录在案。   其实大家都看得明白,“台独”这条路本来就是死路,靠一个外行“防长”搞改革,靠美国的空头支票撑场面,根本不可能阻挡两岸统一的历史潮流。

0 阅读:0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