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撞的我,凭什么我全责?”上海普陀,一红绿灯路口,一名骑着电瓶车的女子在闯红灯与一辆正常直行的小轿车相撞后,不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反而带着哭腔指责起司机:“他撞我的呀,他开太快了!” 来源:【澎湃新闻】 从当时的监控画面中看到,一名女子骑着电瓶车违反交通信号灯指示,闯红灯穿行路口! 此时,一辆小轿车在绿灯状态下正常直行通过该路口,两车相撞! 事故发生后,骑电瓶车女子虽然只受了轻微伤,但她情绪激动地指责轿车司机,反复强调“他撞我的呀,他开太快了”,试图将事故责任归咎于对方! 面对女子的指责,现场交警明确回应:“是你闯红灯了!”交警在依法履行勘查程序后,向当事人明确了责任认定! 交警最终判定: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信号灯,承担本起事故全部责任,并对她的违法行为作出罚款50元的决定! 执法交警在现场的一句解释,道出了责任判定的关键:“不可能因为你是电瓶车就要给对方添加点责任”。这句话点明了交通责任划分的核心原则——依法定责,而非“谁弱谁有理”! 对于这起事件中上海交警的执法方式,网友们几乎一边倒地表示支持! 不少网友直言:“还是上海交警给力,处罚从来不拖泥带水的,看这个交警执法心情都通畅了”! “建议全国推广”成为众多网友的共同心声,这反映出公众对公正执法、依法定责的普遍期待! 也有网友从更理性的角度分析,认为这种判罚有助于提高交通参与者的规则意识:“只有每个人都遵守交通规则,道路安全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多年以来,部分交通参与者存在一种误解: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事故,机动车总要承担一定责任。这种观念导致了一些“谁弱谁有理”的不公正处理结果!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是驾驶员还是行人,都需要为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责任。这正是上海交警“教科书式执法”传递给社会的清晰信号! 道路不是法外之地,当每个人都敬畏规则,道路安全才能真正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