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更换策略,让俄罗斯焦头烂额,看不下去的普京,下达了一条命令普京刚刚签署了

史鉴奇谈 2025-11-08 13:15:40

泽连斯基更换策略,让俄罗斯焦头烂额,看不下去的普京,下达了一条命令普京刚刚签署了一项法律,允许动用预备役,以保护“关键设施和其他重要基础设施”。对此,俄军说得很明确,就是保护能源、交通和炼油厂。   就在前几天,黑海沿岸一个俄罗斯的大型码头又挨了揍,那里头全是能源相关的设备,这一下直接把俄罗斯的痛处给戳得更深了。   乌克兰军方也放话了,说啥都要把俄罗斯的军事和经济潜力给削下去,这话说得硬气,干得也确实狠。   普京哪能咽下这口气,眼看着自家的炼油厂、铁路线、发电站一个个挨炸,经济损失不说,前线打仗的燃料供应都开始告急,这还了得?所以他干脆利落地签了一项新法律,直接把预备役给动员起来了。   俄军那边也把话说得明明白白,这批预备役人员不是派去前线冲锋陷阵的,他们的任务就一个:保护那些关键设施,特别是能源、交通和炼油厂这些命脉。说白了,普京这是被乌克兰打疼了,不得不把最后的家底都掏出来搞“本土防御”了。   乌克兰这招“曲线救国”的打法,其实精明得很。他们知道跟俄罗斯在正面战场上硬拼,伤亡太大,而且俄军装备和人数都占优势,硬刚不划算。   可要是把俄罗斯的能源设施给端了,那效果可就完全不一样了。俄罗斯是个靠卖石油天然气过日子的国家,能源设施就是它的钱袋子,也是它的战争机器的燃料库。   炼油厂一炸,不光是卖不了油,连坦克、飞机的燃料都可能不够用;铁路线一断,前线的物资补给就得卡壳;发电厂一瘫,后方老百姓的生活都得乱套。   乌克兰这是在用最小的代价,撬动俄罗斯最大的弱点,让俄罗斯自己先从内部乱起来。而且乌克兰打击这些目标,手段也越来越花哨。   他们不光用无人机,还用上了远程导弹,甚至还有特种部队在后方搞破坏。这些攻击神出鬼没,让俄罗斯防不胜防。你今天刚修好一个炼油厂,明天无人机又飞过来了;你这边铁路刚抢修通车,那边桥又被炸了。   俄罗斯就像个被捅了马蜂窝的倒霉蛋,到处救火,疲于奔命。更让普京头疼的是,这些能源设施很多都建在内地,以前觉得挺安全的,现在却成了乌克兰的靶子,这说明乌克兰的打击能力已经今非昔比,俄罗斯本土的防御体系漏洞百出。   普京现在动用预备役,其实也是无奈之举。正规军都压在乌克兰前线,抽不回来,国内防务空虚,只能靠这些预备役人员来填补漏洞。   可预备役毕竟不是正规军,训练水平、装备都差着一截,让他们去保护那么庞大的能源和交通网络,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俄罗斯地盘那么大,能源设施又分散在全国各地,总不能每个炼油厂、每个变电站都派一个营的人守着吧?乌克兰只要抓住机会,集中力量攻击某个薄弱环节,照样能得手。   所以普京这道命令,更多的是一种姿态,想告诉国内民众和军队,政府在采取措施,但实际效果恐怕很难达到预期。   乌克兰这一手,也把战争的逻辑给彻底改变了。以前打仗,是前线决定后方,现在倒过来了,后方也能决定前线。俄罗斯在前线打得再猛,要是后院的火扑不灭,迟早得拖垮整个战争机器。   乌克兰这是在跟俄罗斯打一场“消耗战”,不过消耗的不是兵力,而是俄罗斯的战争潜力和经济实力。而且这种打法,还能在国际上争取到更多同情和支持。   毕竟乌克兰是在自卫反击,打击的是俄罗斯的军事和经济目标,而俄罗斯呢,却显得越来越被动,甚至有点狼狈。   普京现在面临的压力是全方位的。前线战事不顺,后方又天天挨炸,国内经济因为制裁和战争消耗已经不堪重负,现在能源设施再被破坏,更是雪上加霜。   他动用预备役保护关键设施,看似是主动出击,实则是被动防守。这一方面暴露了俄罗斯本土防御的脆弱,另一方面也说明乌克兰的战术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接下来,乌克兰肯定会继续加大打击力度,而俄罗斯则要想办法应对这种“非对称”攻击,这场战争恐怕会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预测。   说到底,泽连斯基这一招“釜底抽薪”,确实让普京有点措手不及。   战争打到这个份上,比拼的已经不只是军事实力,更是战略智慧和国家的韧性。   乌克兰用有限的资源,精准打击俄罗斯的命脉,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打法,值得玩味。   而普京虽然手握核武器和庞大的军队,但在这种灵活多变的战术面前,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他下达的这条命令,或许能暂时缓解一下燃眉之急,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恐怕还得另寻他法,否则这场战争拖下去,对俄罗斯来说,只会越来越难受。

0 阅读:0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