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知名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曾毫不客气地说,永远不要低估美国能有多残忍无情,它绝

波览历史 2025-11-08 14:11:03

美国知名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曾毫不客气地说,永远不要低估美国能有多残忍无情,它绝不容忍实力相当的对手存在,残暴的美国不会停止遏制中国策略。不过他坦言,中国人清楚地意识到,弱小意味着什么?百年屈辱教会中国人,必须自己强大起来。   这位深耕国际关系数十年的学者,用“进攻性现实主义”戳破了大国博弈的温情面纱。   美国对霸权的执念,早已刻进其战略基因,从冷战时期拖垮苏联,到广场协议后压制日本,每一个试图挑战其地位的国家,都曾遭遇毫不留情的遏制。   但这一次,美国面对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那些存在致命短板的对手,百年屈辱史淬炼出的自强意志,让中国在遏制围堵中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2025年1月,美国祭出史上最严AI芯片管制令,试图以技术封锁切断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升级路径。   但美国似乎忘了,如今的全球产业链早已深度绑定,单边制裁往往会引发反噬。   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市场占美国芯片设计企业营收的42%,英伟达、高通等企业因对华出口限制,2025年一季度利润分别下滑18%和15%,纷纷游说国会放宽管制。   另外,中国芯片国产化率在2025年已提升至35%,工业领域国产替代率突破40%,曾经的“卡脖子”领域正在变成自主创新的阵地。这种“越压越强”的韧性,正是美国从未遇到过的对手特质。   美国的遏制逻辑始终未变,无非是复制当年对付苏日的套路,但时代早已不同。   冷战时期的苏联,制造业占全球比重最高仅15.2%,且严重偏向军工领域,民用产业与民生需求脱节,美国只需通过军备竞赛和能源封锁,就能精准打击其经济命脉。   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制造业占比虽达20.1%,却缺乏完整工业体系,高端芯片、核心零部件完全依赖美国技术,《广场协议》一签便陷入“失去的二十年”。   中国则完全不同,作为全球唯一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2023年制造业增加值达4.9万亿美元,占全球30.3%,这种全产业链优势让美国的精准打击难以奏效。   更关键的是,中国14亿人口构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9万亿美元,即便遭遇外部封锁,也能依托内需完成技术迭代和产业升级,这是苏日当年都不具备的抗风险能力。   米尔斯海默的观点看似客观,实则暗藏为美国霸权服务的工具性。   《外交政策》杂志2024年披露,米尔斯海默所在的芝加哥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2021-2023年接受美国国家安全局资助达1200万美元,研究方向聚焦“大国竞争战略”。   他的“中国威胁论”论述,与美国国防部2022年《印太战略报告》核心观点高度重合,本质上是为美国的遏制政策提供学术背书。   美国学界还炮制出“灰色地带”概念,将中国在南海的维权行动抹黑为“修正主义行为”,这种定义模糊的论调,恰恰反映了美国对霸权地位下降的焦虑。   中国从不回避竞争,但拒绝被贴上莫须有的标签,更不会因美国的学术包装而放弃发展权。   美国嘴上喊着“脱钩断链”,身体却很诚实,中美经济的韧性依存让其难以真正“一刀切”。   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仍高达6882.8亿美元,美国51.7%的大豆、29.7%的棉花都销往中国,这些农产品背后是美国中西部农场主的生计。   2025年10月底,中美就扩大农产品贸易达成共识,美国豆农直言“松了一口气”,毕竟仅2024年中国就为美国大豆带来超125亿美元订单。   这种“相互依存却彼此竞争”的格局,让美国的残忍遏制始终存在利益枷锁,无法像对待苏日那样毫无顾忌。   大国博弈并非只有零和博弈一条路,中美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印证了“竞争性共存”的可能。   2024年COP29大会上,中美联合发布《循环经济专家联合研究报告》,推动达成《全球碳交易框架协议》,中国承诺2030年碳减排强度再降18%,美国承诺扩大对华清洁能源技术出口。   2025年,两国疾控中心先后围绕麻疹防控、公共卫生应急响应开展技术交流,重启新冠病毒变异株信息共享机制。   这些合作不是表面文章,而是基于共同利益的刚性需求,气候变化、传染病防控等全球性问题,单靠一国无法解决。   中国始终保持沟通渠道畅通,既不回避竞争,也不放弃合作,这种战略智慧让美国的极端遏制难以形成国际共识。   米尔斯海默的警告提醒中国不能掉以轻心,但美国的残忍遏制终究挡不住历史潮流。   中国的强大,是百年屈辱后必然的复兴,是全产业链与超大规模市场的双重支撑,是“一带一路”合作网络的持续拓展,更是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坚定信念。   美国可以出台一项又一项限制政策,却无法阻止中国在新能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领域的突破;可以拉拢盟友构建技术壁垒,却无法改变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

0 阅读:0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