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日本把核污水往海里倒,全球骂声一片,连海鲜都没人碰。可两年过去,不但日本海鲜

颜冬白云 2025-11-08 15:06:14

当初日本把核污水往海里倒,全球骂声一片,连海鲜都没人碰。可两年过去,不但日本海鲜照样出口,还越卖越多。这到底是大家忘了怕,还是日本搞了什么新路子?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两年前日本强行把核污水排进海里时,全球骂声差点把政府淹没,中国第一时间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当时所有人都觉得日本水产业要凉透了。毕竟谁愿意冒着吃放射性物质的风险,去碰可能被污染的海鲜,那会儿连日本本土渔民都在码头抗议,说自己的鱼 “送出去都没人要”。   可万万没想到,两年过去再看数据,日本海鲜不仅没断了出口路,部分品类还卖得越来越火 —— 北海道扇贝对美出口翻倍,对越南出口更是暴涨 9 倍,这波反转看得人一头雾水。难道大家真的忘了核污水的危害,集体失忆般又开始追捧日本海鲜?其实根本不是消费者不怕了,而是日本玩了一套精心设计的 “自救套路”,把全球市场当傻子耍。   第一招就是政府砸钱托底,用纳税人的钱给海鲜出口铺路。日本专门掏出 1007 亿日元搞了个 “水产业守护” 政策,其中 156 亿日元直接用来开拓新市场,还补贴水产企业的人工费,帮着对接美国、东南亚的客户。简单说就是企业出口不赚钱没关系,政府来补;找不到买家也没关系,政府帮着找,相当于用全民的钱给有污染风险的海鲜 “买出路”。   第二招是包装 “安全假象”,靠着自导自演的检测和国际标签蒙人。日方自己出具 “放射性物质检测证明”,拿着单方面的数据说自家海鲜安全,还花钱贴上欧美认可的 ASC 标签。不明真相的国家一看有 “国际认证”,再加上日本喊得震天响的 “安全口号”,就慢慢放下了戒心,殊不知这些检测标准和数据根本没有第三方的全面验证,就是自说自话的遮羞布。   最让人不齿的是第三招,钻各国监管标准的空子精准 “投喂”。不同国家对水产放射性物质的限制天差地别,韩国对铯的限制是 100 Bq/kg,而美国、欧盟分别放宽到 1200 Bq/kg、1250 Bq/kg。日本早就摸透了这套规则,直接避开中国、韩国这些监管严格的市场,把海鲜全往标准宽松的国家送,靠着这种 “捡漏” 模式硬生生撑起了出口数据。   但所谓的 “出口回暖”,本质就是拆东墙补西墙的假象,根本经不起细扒。2024 财年日本水产出口总量其实降了 8%,只有 53 万吨,扇贝、鳕鱼这些主力品种的整体销量还是在下滑。中国这个曾经的最大市场丢了之后,日本对中国的海鲜出口额暴跌 92.3%,去年卖 223 亿日元的扇贝,今年直接归零,就算对越南出口涨了 7.9 倍,也填不上这个巨大的窟窿。   更讽刺的是,日本自己的水产基本盘早就崩了。国内水产品自给率跌破 52%,按卡路里算所有食品自给率才 38%,意味着日本人自己都要大量进口海鲜,本土渔业正在持续走下坡路。所谓的农林水产品整体出口额上涨 3.7%,不过是靠其他食品拉分,水产行业的损失根本没补上,纯属自欺欺人。   大家之所以觉得日本海鲜 “越卖越多”,无非是信息差和市场分化造成的错觉。有调查显示,67% 的人其实还关心海鲜安全,但购物时只有 2% 会主动核查来源和检测报告,大多看价格和标签决策,这就给了日本钻空子的机会。可这种模式根本经不起考验,一旦有国家查出日本海鲜放射性超标,这些宽松市场可能瞬间关闭,到时候日本海鲜就真的没地方可去了。   更让人警惕的是核污染的长期危害,这可不是靠套路就能掩盖的。日本的 ALPS 处理系统连 62 种放射性核素都无法完全去除,更别提事故污染水中含有的 200 余种核素。这些物质会随洋流扩散,通过生物富集进入食物链,今天卖出去的海鲜看似 “达标”,未来的风险却要由全人类承担,这种把核事故成本转嫁给全世界的做法,实在令人不齿。   说到底,日本海鲜出口的 “反转”,从来不是大家忘了怕,而是日本用金钱铺路、用谎言包装、用规则漏洞钻营的结果。表面上的数据好看,掩盖不了本土渔业衰退的事实,更藏不住对海洋生态和人类健康的长期隐患。消费者可以一时被蒙蔽,但核污染的危害不会消失,等到风险真正爆发的那天,再高明的套路也救不了日本海鲜,更救不了被污染的海洋。   信息源:《日本水产品对华出口 缺口被别国填补了》环球时报

0 阅读:0
颜冬白云

颜冬白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