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允许任何人对中国动武”,隐藏28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脊梁 说这句话的老

觅双用文史读古今 2025-11-09 14:12:46

“我不允许任何人对中国动武”,隐藏28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脊梁 说这句话的老人,叫于敏。2015年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颁奖典礼上,他坐着轮椅上台,头发早已花白,声音却掷地有声,这是他隐姓埋名28年后,第一次向世界公开说出自己的誓言。 没人知道,这句底气十足的话,是他用一辈子的沉默和血汗换来的。少年时的于敏,亲眼见过日军在街头横冲直撞,自己骑车出门差点被吉普车撞倒,那份屈辱和恐惧,让他从小就憋着一股劲:一定要让国家强大起来,再也不受人欺负。 1961年,35岁的于敏已经是国内顶尖的核物理专家,研究正处在关键期。可钱三强找到他,说国家要搞氢弹,希望他牵头。他没半点犹豫,只说了一句“国家需要我,我一定全力以赴”,转身就放下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 从那天起,于敏的名字就成了机密。他不能告诉父母自己在做什么,不能跟妻子解释为什么总不回家,连孩子都不知道父亲的工作到底是什么。他钻进了西北的戈壁,身边没有先进设备,只有算盘、手摇计算机和黑板,所有数据都得靠人工一点点算。 1965年的“百日会战”,是最苦的日子。于敏带领团队昼夜不停干活,饿了就啃干粮,困了就趴在桌上眯一会儿。他有严重的胃病,疼得直不起腰,就跪在地上分析堆积如山的纸带,生怕漏掉一个关键数字,每天只能靠喝稀维持体力。 就凭着这股拼劲,中国创造了奇迹。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七年多,苏联用了六年,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法国总统戴高乐听说后气得拍桌子,他想不通,贫穷落后的中国怎么能抢在前面。 可于敏没心思庆祝,他又一头扎进了下一代核武器的研究。有记者问他为什么不出国深造,他笑着说“国家需要我,我不走”。这一干又是几十年,他多次在工作中晕倒,胃出血反复发作,好几次被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1988年,62岁的于敏身份终于解密。可即便如此,知道他名字的人还是很少,他招研究生时,全校只有一个女生报名。他一点都不介意,耐心教导,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下去。 他这一辈子,亏欠最多的就是家人。妻子孙玉芹默默支持他55年,却从来不知道丈夫的工作到底是什么,只知道他总在奔波,回来时总是疲惫不堪。2012年妻子去世,于敏在追悼会上哽咽着说“这辈子最亏欠的就是她”。 美国同行曾评价他,“这个神秘人,抵得上十个集团军”。他发明的“于敏结构”,让中国氢弹技术领先世界,也让中国有了不被人欺负的底气。他从没出过国,却用一生告诉世界:中国人靠自己,也能撑起一片天。 2019年,于敏离世,享年93岁。他没留下什么豪言壮语,却用28年的隐姓埋名,为中国筑起了最坚固的核盾。他让我们明白,真正的中国脊梁,不是站在聚光灯下的人,而是那些默默把自己的一生,融进祖国强盛的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5

评论列表

心中有佛  手里有刀

心中有佛 手里有刀

4
2025-11-09 14:28

经历过国破家亡的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有爱国之心、报国之情。于老功绩彪炳史册!致敬于老,没有你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和平!

觅双用文史读古今

觅双用文史读古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