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开始算账,从欧盟收割6500亿美元、日本收割5500亿美元、韩国收割3500亿美元、英国2000亿美元、中东3国3.2万亿美元,可是却从我们这吃了闭门羹,这才是他面对中国总是破防的基本原因。特朗普举着关税大棒,向全世界发出威胁,根本目的就是要钱。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咱们先讲个简单粗暴的逻辑,特朗普手里拿着的工具就是关税大棒、军售威胁、贸易施压以及各种制裁手段,这四把刀就是他在国际舞台上赚钱的主要方式。 他的目标很直接,要钱,而且是大钱,全球收割。欧盟、日本、韩国、英国,这些国家有各自的软肋,市场对美国出口依赖大、供应链受控、金融和科技体系被美国牵着鼻子走。 特朗普一出手,直接切中痛点,通过加征关税、限制进口、威胁军售订单,掰着他们的脖子把钱“收割”回来。 但中国不一样。先说经济实力和市场体量,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市场庞大,关键产业链控制力强,而且技术研发能力日益增强。 特朗普试过拿关税吓唬中国,2018年的中美贸易战就是例子,他的手段在普通国家行得通,但在中国碰了壁。 中国可以用自主研发、供应链替代、扩大内需和政策调节来应对关税,直接让特朗普的“收割计划”失效。 比如稀土、芯片、新能源车等关键技术,中国完全掌控主动权,一旦对外强加关税,中国反手就能让美国产业链成本增加,甚至扼住美国部分高科技企业的咽喉。这不是吓唬,是实打实的“翻盘”。 再看国际影响力和外交策略,中国在全球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和战略伙伴。特朗普的套路在欧洲和日韩很奏效,背后原因是这些国家既怕得罪美国,也担心经济损失,乖乖交钱。 而中国则不同,中国有全球市场和供应链话语权,同时还可以用灵活的外交和经济手段,对等反制。 美方随便加关税,中国完全可以通过出口多元化、投资布局、技术自主等方式抵消压力。结果就是特朗普那一套在中国面前完全失灵,甚至经常让他自己焦虑。 你可以想象一个场景,特朗普在推特上喊着要“让中国付出代价”,但背后中国不仅不慌,还用精准的政策工具把局势掌握在自己手里。 美国的企业和盟友压力山大,特朗普自己也会紧张,因为他手里的关税大棒在这里没什么用武之地。 其他国家被迫乖乖“交钱”,中国则能保持战略主动。这种现象很直接地说明了一个道理,自主研发能力和国际影响力,才是抵御外部压力最强的盾牌。 顺带说一句,特朗普这种“收割全世界”的风格,其实是美国经济体系的常规操作思路,只不过他玩得更直白、更高调。 历史上美国一直用贸易、制裁、金融等手段,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特朗普只是把这套手段升级为公开的“全世界收割模式”,用数字和推特让每个人都清楚,你要么交钱,要么被挤压。 但是中国不同,因为中国的经济结构、政策灵活性和科技储备,让这种直白策略完全失效。这也是为什么他面对中国总是破防。 更关键的是,特朗普的收割逻辑基于对对方软肋的精准判断。欧美和日韩的软肋是市场依赖和技术外包,中国的软肋则非常少,而且可以通过政策和战略储备提前堵住。 比如关键原材料供应链、芯片制造、能源战略,这些都是中国掌握主动权的领域,一旦施压,美国自己反而吃亏。你看特朗普对其他国家得手多轻松,对中国就像撞墙一样,这就是“破防”的原因所在。 这背后还折射出一个更大的国际逻辑,当你依赖别人太多,别人就有收割你的资本;当你自主能力强大,有对等反制工具,收割就变成难事。 特朗普的世界观是“压迫换利润”,在他看来只要压力够大、威胁够直接,就能把钱收回来。 但中国给他的答案是威胁没用,制裁没用,钱你想拿?先问问自己准备好吃亏没。于是,他只能在背后咬牙切齿,而不是轻松数钱。 所以,特朗普再高调炫耀“全球收割账单”,中国完全不用慌,他想薅的羊毛,我们早就有了防护网。 面对中国,他每一次出手都碰壁,每一次威胁都落空,这就是他总是破防的原因。钱没拿到手,威风也打不起来,最后只能自我安慰和发推特,这场全球收割游戏,至少在中国面前,他是彻底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