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佣兵纷纷加入俄罗斯一边,乌克兰离投降不远了。   哈尔科夫东北部的沃夫昌斯克前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1-09 16:42:05

雇佣兵纷纷加入俄罗斯一边,乌克兰离投降不远了。   哈尔科夫东北部的沃夫昌斯克前线,最近几个月总能看到些不一样的面孔。在俄军的战壕里,既有说着俄语的本土士兵,也有皮肤黝黑的非洲人、操着西班牙语的拉美人和带着中亚口音的年轻人,他们穿着没有正规军标识的迷彩服,手里端着制式武器,和俄军一起坚守阵地。   泽连斯基今年8月到这里视察时,当地守军就给他报告了这个情况——不少来自非洲、拉美以及埃及、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雇佣兵,正在加入俄军作战。   这些雇佣兵不是凭空冒出来的。早在2023年就有数据显示,俄罗斯这边的外籍参战者已经来自48个国家,人数超过1500人。   其中最出名的除了曾经的瓦格纳集团,还有个叫“幽灵旅”的雇佣军队伍,早在2014年乌克兰东部冲突时就活跃在战场上,打了不少硬仗。   这个旅虽然名义上有3000人编制,但常年不满员,除了东乌克兰的亲俄志愿者,就靠招纳外国雇佣兵补充兵力,法国、意大利、巴西这些国家的激进分子都有人来投奔,甚至还有个沿用西班牙内战时期番号的“国际纵队”分队。   非洲雇佣兵的加入其实不算意外。非洲不少国家常年战乱,很多年轻人从小就在战火里摸爬滚打,练就了一身实战技能,却很难靠正常工作谋生。   俄罗斯那边的招募者正是看准了这一点,通过中间人在非洲多国招兵,开出的报酬虽然不算天价,但对当地普通人来说已经相当有吸引力——每月几千美元的收入,足够养活一大家人。   这些来自尼日利亚、苏丹等国的雇佣兵,大多被派去打巷战或者守阵地,他们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打起仗来也敢拼命,俄军很愿意把他们放在消耗较大的前线位置。   中亚国家的雇佣兵则多了些“就近参战”的意味。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这些国家和俄罗斯地缘相近,不少人会俄语,有的还是退伍军人,在本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被招募到俄乌战场。   泽连斯基提到的乌兹别克斯坦雇佣兵,很多就是这种情况,他们中有人之前在俄罗斯打工,被中介以“高薪安保工作”的名义骗到战场,去了才知道是要真刀真枪地打仗。   不过也有不少是自愿加入的,毕竟对他们来说,在战场上待半年赚的钱,比在老家干好几年都多。   拉美来的雇佣兵则更复杂些。巴西、哥伦比亚这些国家有不少退伍军人,他们熟悉现代战术,有的还参加过本国的反游击战争,实战经验丰富。   俄罗斯通过一些隐蔽的军事公司和他们联系,把人先弄到叙利亚接受短期适应性训练,再派往乌克兰战场。这些拉美雇佣兵大多被编入精锐分队,负责执行突袭、侦察这类难度较高的任务,去年在卢甘斯克的几次关键战斗中,就有哥伦比亚籍雇佣兵参与其中。   可能有人会问,乌克兰那边不也有外国雇佣兵吗?确实,俄罗斯国防部今年10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为乌克兰作战的外国雇佣兵至少有13387人,其中近6000人已经死亡,波兰、美国、格鲁吉亚是输送雇佣兵最多的三个国家。   但两者的区别在于,乌克兰的外国雇佣兵更像是“国际志愿军”,很多是抱着所谓“理想”来的,而俄罗斯这边的雇佣兵,绝大多数是冲着钱来的,目的性更强,也更听从指挥。   不过这些为俄罗斯作战的雇佣兵,日子也并不好过。首先是伤亡率高得吓人,瓦格纳集团之前在巴赫穆特战役中,非洲雇佣兵的伤亡率超过六成,很多人刚上战场没几天就丢了性命。   而且他们的待遇也没想象中稳定,一旦战场形势吃紧,拖欠报酬是常有的事,有些雇佣兵因为拿不到钱,甚至会偷偷跑路。更关键的是没有保障,不像正规军那样有医疗和后勤支持,受伤了全看运气,死了也没人管后事,只能靠之前攒的钱留着给家人。   有意思的是,这些雇佣兵里还不乏一些“特殊分队”。比如有支叫“切特尼克军团”的队伍,是塞尔维亚的泛斯拉夫主义者组成的,打着“支持同宗兄弟”的旗号来参战,虽然人数不到2000人,却搞了一堆番号,看起来挺唬人。   还有支西班牙人组成的“卡洛斯·帕诺米诺国际旅”,号称继承西班牙内战的传统,结果打了没多久就剩不到10个人,基本上失去了战斗力。这些带着意识形态色彩的雇佣兵,在战场上的表现反而不如那些纯粹为了钱的人稳定。   但要说这些雇佣兵能让乌克兰离投降不远,那就有点夸张了。客观说,雇佣兵确实帮俄罗斯补充了兵力,尤其是在正规军伤亡较大、兵源紧张的情况下,这些有实战经验的雇佣兵能解燃眉之急。   比如在扎波罗热前线,俄军就靠不少中亚和非洲雇佣兵守住了一些关键据点,减缓了乌军的反攻节奏。但雇佣兵终究是“拿钱办事”,一旦战局不利或者报酬不到位,很容易出现溃散的情况,根本没法和正规军相比。   现在的战场形势也能说明问题,虽然俄罗斯有雇佣兵助力,但乌军靠着西方援助的武器装备,依然在不少战线组织反攻,双方陷入了胶着状态。    

0 阅读:1319

猜你喜欢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