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成功,中国航天将会超越所有神话!最新消息显示,中国将执行一项前所未有的深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1-10 15:42:54

如果真的成功,中国航天将会超越所有神话!最新消息显示,中国将执行一项前所未有的深空任务——在离地球一千万公里的地方,用一次精准到发丝的撞击,把一颗直径约五十米的小行星轨道推偏三厘米。 中国早就开始规划小行星防御的事了,从2022年建“中国复眼”雷达,到2023年把防御小行星列为航天八大行动,一步步攒足了底气。   2022年的时候,“中国复眼”雷达系统就开始建了。这套由好多台巨型天线拼起来的观测网络,能把近地天体的动向追得准准的,还能拍清细节,等于是给后续任务装了双关键的“眼睛”。   单说这套系统的硬件,每台天线口径就有25米,好几台凑一起用,探测距离能拉到1.5亿公里远,就算是千万公里外直径只有十米左右的小天体,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到了2023年4月,国家航天局在第一次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把近地小行星防御放进了航天八大行动里,还明明白白说要在2030年前搞一次动能撞击的演示验证任务。   这可不是拍脑袋定的主意,而是把琢磨了好多年的规划,变成了实打实的行动路线。   为啥这么急着推进?联合国早就把小行星撞地球列成威胁人类生存的二十大灾难里的头一个,1908年的通古斯大爆炸、2013年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那回小行星撞击,一次次都在提醒,这防御工作真不能等。   科学家们挑来挑去,最后把目标定在了小行星2015XF261上。这颗小行星直径大概35.5米,轨道偏心率0.23,轨道倾角7.8度,它绕着转的路线跟地球轨道碰到一起的概率不低,刚好符合任务对安全性、能不能得着、还有科学价值的各种要求。   任务团队想让它轨道偏个3到5厘米,别觉得这厘米数小,就这么点偏差,足够让这颗小行星未来几十年里都绕开跟地球撞上的风险。   跟美国2022年搞的DART任务比,中国这方案有自己的巧思,是“先伴飞、再撞击、撞完还伴飞”的三段式设计。   先是观测器脱离地球轨道,提前飞到目标小行星旁边,近距离摸清情况——靠光谱及激光三维探测仪、中视场彩色相机、探测雷达这些设备,把小行星的形状、成分、结构还有转得有多快这些关键数据都弄到手。   这一步特别重要,山东大学的胡绍明教授就说过,太空里撞小行星跟在地面上开车撞东西一样,方向差几厘米,最后效果可能就差老远了。   真要到了高速撞击那一步,难度跟在太空里穿绣花针差不多。撞击器会以每秒6.5公里的速度冲上去,这速度要是跟地面高铁比,得是高铁速度的200倍,稍微偏一点,整个任务就黄了。想做到跟找发丝一样准,探测器得装超高精度的自主导航系统。   要知道,千万公里的距离,地面发指令过去都得等好几分钟,根本没法实时操控,所以探测器得自己调整轨道偏差,准确撞到提前定好的点上。而且这个点选得对不对也关键,往左或往右偏几厘米,可能就达不到想要的推偏效果了。   撞完之后,伴飞器不会走,还留在小行星旁边,配合国内的地基望远镜一起监测——看看小行星轨道变了多少、表面地形有没有改动、撞飞的碎片都飘到哪儿去了。   这种设计比DART任务那种“撞完就跑”强多了,不用再靠间接算数据来判断效果,能直接、准确地知道撞击到底有没有用。   美国当年搞DART任务,只能靠地面观测和小卫星间接拿数据,中国这套天地联合观测的办法,能把撞击的整个过程都实时拍下来、看清楚。   其实在正式启动这个任务之前,中国已经做了不少准备、攒了不少经验。2024年9月的时候,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就成功追上了闯到地球大气层附近的小行星2024RW1,等于是搞了一次实战化的监测演练。   到了2025年5月,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正往小行星2016HO3那边飞,要去执行探测任务。它身上装的星际导航、近距离拍照这些技术,都能给后面的撞击任务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还能提前验证技术好不好用。   这些提前做的准备,就像运动员比赛前的热身,能让任务团队碰到突发情况时更有底。   中国在小行星防御上的打算,可不光是搞这一次任务。按规划,2030到2035年之间,要把小行星推离、偏转的技术练熟了;到2045年前,得初步具备能控制小行星轨道的能力。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深空探测实验室已经向全世界征集方案了——不光要收任务名称和标识,还邀请其他国家一起参与后面的任务规划。   吴伟仁在深空探测国际会议上说得很清楚,中国计划跟40多个国家共享观测数据,一起研发科学设备,要把这个任务做成全人类都能用的公共安全项目。   中国愿意这么开放,其实是因为小行星防御这事儿本来就没国界。一颗小行星撞下来,可能会影响好几个国家,所以大家一起合作才管用。   中国自己把技术攥在手里的同时,还主动搭起合作的平台,这既显了大国该有的担当,也给全球防御体系的建设加了把劲。

0 阅读:108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