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亲妈来带娃后才懂:没收入的老人,连爱都带着“讨好”的小心翼翼 儿子上小学那年,我和老公忙得脚不沾地,只好把寡居多年的亲妈接来同住。出发前我跟老公打包票:“我妈最疼我,肯定能和咱们处得好。”可同住半年,我才看清——没有收入的老人,连对儿女的付出都带着底气不足的试探。 我妈65岁,一辈子围着灶台和农田转,老伴走得早,她拉扯我长大,没攒下一分存款,更别提退休金。来的那天,她只背了个旧布袋,装着几件打补丁的衣裳,还有一罐子她亲手腌的咸菜。进了家门,她站在玄关不敢动,盯着光洁的地板问:“我脚脏,要不要脱了鞋?”我让她随便坐,她却选了沙发最边缘,腰板挺得笔直,像个拘谨的客人。 她把家里的活全包了:每天五点就起床做早餐,我们上班后她把屋子擦得一尘不染,下午准时去接孙子,回来还得忙着做晚饭。我怕她累着,让她别那么拼,她却笑着说:“闲着也是闲着,能帮你们搭把手我高兴。” 可我渐渐发现,她的“高兴”里藏着太多委屈。有次我买了些排骨炖汤,吃饭时她只夹青菜,我给她夹了块排骨,她却又夹回我碗里:“你上班累,多补补,我不爱吃这些。”我知道她不是不爱吃,是怕自己“吃贵了”。家里的水果,她总是等我们吃完了,才敢拿起剩下的边角料;我给她买的新衣服,她从来舍不得穿,一直压在箱底,依旧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旧外套。 最让我心酸的是那次同学聚会。我带她一起去,席间有同学问她:“阿姨,您现在退休了,退休金不少吧?”我妈脸一下子红了,手紧紧攥着衣角,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话。我赶紧打圆场:“我妈以前在农村干活,没退休金,现在跟着我过,我养她。”话虽这么说,可我分明看见我妈眼里的光暗了下去。 回家后,她偷偷躲在房间里抹眼泪。我进去问她怎么了,她哽咽着说:“闺女,妈没用,帮不上你什么大忙,还得让你养活,连件像样的东西都给孙子买不起。”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我以为的“孝顺”,不过是给她一口饭吃、一个地方住,却忘了她也需要尊严。没有收入的老人,总觉得自己是儿女的累赘,连享受儿女的好都带着负罪感。 从那以后,我变了种方式:每月发工资后,我都会取些现金给她,说:“妈,这是你的零花钱,你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不用跟我们商量。”家里买菜、买生活用品,我都让她去负责,告诉她“你眼光好,会砍价,买的东西又好又便宜”。孙子学校有活动,我也故意让她去参加,让她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 慢慢的,我妈变了:她开始敢给自己买爱吃的零食,新衣服也愿意穿了,下楼遛弯时还会跟邻居老太太们聊天,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原来老人要的真的不多,不是多么丰厚的物质,而是被需要、被尊重,不用在每一笔花销前都精打细算,不用在儿女面前活得小心翼翼。他们用一辈子的辛劳把我们养大,晚年不该再活得如此卑微。作为儿女,我们能给的,不只是温饱,更要让他们知道,这个家,他们永远是主人,永远有稳稳的一席之地。 带孙子的扎心事 老人带娃 带孙子的苦和累 带孙子的体会 带孙子的悲哀


用户10xxx71
近身仔、不如防身钱